![]() |
|
|||


天津北方網訊:全市兒童都在幸福慶祝自己節日的時候,昨天,市第一中心醫院爲來自全國各地的92個寶貝也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兒童節聚會——“全國肝移植兒童趣味運動會”。這些“新肝寶貝”雖然年紀小小,經歷過的童年曾飽含痛苦,卻在醫務人員的幫助下重燃希望,如今已與正常兒童一樣健康地生活着。這場聚會除了充滿歡笑外,還有濃濃的愛心,一些孩子特意隨父母從廣東等地回津,來答謝當年本市熱心人士對他們手術費用的資助。據瞭解,本市自2000年開始實施全國首例兒童肝移植手術,至今已完成200餘例。
活動現場,近百位“新肝”小朋友分組進行障礙爬行、障礙賽跑、小船比拼等趣味運動比賽。這些孩子曾經臉色蠟黃、腹如小皮球,經歷了無數痛苦和生死的考驗,如今孩子們膚色白裏透紅,行動敏捷,臉上洋溢着幸福,與正常孩子並無區別。
我國首位實施兒童肝移植手術的李揚也來到活動現場,今年22歲的她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162釐米的個子、容光煥發的氣色,氣質乖巧可人,她創造了我國小兒肝移植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紀錄。回想李揚當年實施手術的經過,其母親楊鳳俠感慨良多。李揚出生五個月時,被診斷爲肝糖原累積症,一種先天性糖原代謝失常的隱性遺傳病。該病患兒因代謝障礙,大量糖原蓄積肝臟,導致肝功能嚴重受損,肝移植是根治該病的唯一治療手段,否則患兒通常於10歲左右死於肝功能衰竭。李揚的哥哥就因患此病,9歲時不幸夭折。“1983年,我國尚不具備根治這種病的能力,我帶着她哥哥每半年必去一次兒童醫院問能治了嗎?之後是帶着李揚到處尋醫問藥,可每次都是失望而歸。直到2000年,才聽說天津一中心醫院能做肝移植手術了。等兒童肝移植手術這種治療方法成熟,我等了18年。”楊鳳俠說。
2000年,8歲的李揚肝臟增大,腹部顯著膨隆,生長髮育遲緩,身材矮小,身高僅爲103.5釐米,體重僅17.5公斤,幼小的生命即將走到終點。2000年8月10日,時任市一中心醫院器官移植學部部長的沈中陽博士等醫護人員,爲李揚成功實施了當時國內年齡最小的小兒肝移植手術,挽救了李揚也挽救了一個不幸的家庭。從此,李揚的“生日”便改爲2000年8月10日。如今的李揚活潑開朗,她說自己能吃能睡能唱能跳。
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沈中陽介紹,一中心器官移植中心成立於1998年,是國內最早從事專業兒童肝移植的醫院,從2000年開始實施全國首例兒童肝移植至今已完成手術200餘例,患兒五年存活率在90%以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兒童肝膽疾病共40多種,絕大多數患兒是膽道閉鎖症,其發病率爲1/8000-1/10000,如不及時治療,常在1歲左右死亡。針對兒童肝移植患兒多數家庭因經濟原因而放棄治療的情況,去年,一中心啓動“貧困家庭兒童親體肝移植資助項目”,通過與天使媽媽基金等各類基金資助開展慈善募捐等形式的活動,幫助更多膽道閉鎖患兒成功實施手術,截至目前,已有102例患兒獲得資助進行肝移植手術並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