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上午,記者跟隨津沽環保行採訪時獲悉,爲貫徹落實《美麗天津建設綱要》和《天津市清新空氣行動方案》,加大全市可再生能源在供熱、供冷行業的應用比例,今年本市將開工建設11座可再生綜合能源站,進一步推進全市可再生綜合能源站的建設步伐。
據有關人士介紹說:“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等能源,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優化能源結構,改善城市環境。”今年,本市將開工建設的11座綜合可再生綜合能源站,採用特許經營招標和業主單位自行建設等模式建設,特許經營招標指由中標者自行投資、建設、管理和運營。採用特許經營招標建設的有6座,分別坐落在:解放南路起步區2座、侯颱風景區2座、黑牛城道兩側2座;其他5座坐落在天津大學新校區1座、南開大學新校區2座、濱海汽車園1座、東麗湖風景區1座。綜合可再生綜合能源站建成後,本市供熱或供冷中利用可再生能源比重將達到15%。
天津文化中心綜合能源站是本市目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成功先例。文化中心針對不同的業態特徵及管理權屬建設了3座能源站,向大地要“冷能”和“熱能”,爲天津樂園商業、地鐵地下空間、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天津大劇院等提供供冷和供熱服務,服務面積86萬平方米。在天津美術館地下的西區能源站記者看到,這座能源站乾淨整潔,看不見任何燃煤燃料,只有封閉的巨大管子。在文化中心有250米至400米深的16對淺層地下水水源熱泵系統,水源井佈置於生態島中,將水注入系統中,水循環到地下深處,利用地心恆定的溫度,加熱或降低水井中水的溫度,再通過先進的設備提取水中的能量。
在文化中心內,有一個標誌性的景觀塔,它除了美化文化中心之外,還擔負了冷卻塔的重任。文化中心採取“冰蓄冷”技術,利用冰融化帶來的能量交換,實現製冷,降低市政電網的高峯負荷,實現低水溫、大溫差供冷,減少了輸送能耗,充分降低了城市熱島效應。據介紹,與傳統的能源形式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8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萬多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00多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80噸,節水10萬多噸,節能率爲3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