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各類市場主體增幅平穩,形成融資租賃業、金融業等重點行業。實施商標發展戰略,提前2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馳名商標企業已經發展成爲產業集羣龍頭,帶領相關產業提檔升級。濱海新區工商局服務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一手託着企業,助力發展,一手加強監管維權,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維護良好的消費環境。
優化服務措施促進市場主體發展
記者:濱海新區各類市場主體發展迅速,從市場主體發展情況看,濱海新區已經形成了哪幾個重點行業?
李榮強:截至目前,濱海新區實有內資企業48073戶,註冊資本12847.8億元。實有外資企業3813戶,註冊資本488.7億美元。實有個體工商戶34674戶,農民專業合作社613戶。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呈現總量持續增長、結構相對優化、小額資本活躍、市場準入快捷等良好態勢。目前濱海新區已經形成了融資租賃業、金融業、製造業、文化產業、現代物流業等重點行業,每一個重點行業都以穩定的速度增長。金融業裏的股權交易所、排放權交易所、貴金屬交易所等金融市場不斷增加,消費金融、貨幣兌換、網絡支付等新型金融業態不斷涌現。而製造業基本上形成了航空製造體系、汽車製造體系、化工製造體系、生物醫藥製造體系以及先進製造產業集羣。現代物流產業基本形成了海運、空運兩翼帶動,道路、鐵路運輸共同發展的態勢,保稅物流、海港、集裝箱碼頭、物流分撥、貨運代理、普通貨運等分工精細的大物流體系雛形顯現。
記者:作爲推動市場主體發展的主力軍,新區工商局在優化市場準入環境上還有哪些具體舉措?
李榮強:幾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政策引導,先後制定出臺《促進濱海新區市場主體發展若干意見》、《促進樓宇經濟發展若干意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繁榮實施意見》、《關於支持濱海新區食品加工類企業註冊登記的意見》等重要政策,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不斷先行先試,降低准入門檻。另外,積極爭取國家工商總局外資登記授權,全面承接市級行政審批權限。推動關口前移,職能下沉,深化“綠色通道”、“黨員模範崗”、“一審一核”等窗口服務措施,並與各功能區招商部門建立信息溝通聯絡機制,爲企業提供特色服務、保姆式服務,切實提升工商部門對大項目、好項目的服務力度。今年,我們還將包括各類市場主體登記、廣告登記、動產抵押登記在內的共計19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納入行政審批局,在3個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共設立工商服務窗口18個,派駐35名業務骨幹,實施工商服務“一站式”、企業設立“一口式”,同時開始試行註冊登記“獨任覈准”,接件、審查、受理、覈准實現一人辦理,推動工商審批服務再提速。
記者:下一步新區工商局在促進市場主體發展上有哪些舉措?
李榮強:一是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貫徹落實註冊登記制度改革各項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市場主體准入門檻,爲企業鬆綁減負。二是開展幫扶活動,深入各經濟功能區進行政策宣講,建立聯絡人制度,“定員聯繫、定期回訪、定時反饋”,積極推進“一企一策”和“一對一”個性化服務方式,協調各功能區將工商登記改革與招商引資相結合,擴大政策惠及面。三是拓展職能空間,進一步深化和放大股權出資、股權出質、債權轉股權等相關政策的效應,努力優化投資政策環境;加強對新型行業、領域和業態的探索研究,重點支持保理、融資擔保等行業的發展,促進與金融密切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推進網上登記服務系統建設,實現工商登記註冊的遠程辦理。
實施商標戰略增強核心競爭力
記者:商標是企業的綜合實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的集中體現,目前濱海新區商標發展情況如何?商標戰略有哪些特點?
李榮強:今年以來,濱海新區各類市場主體新增註冊商標1277件,同比增長124.82%。截至目前,註冊商標累計2.3萬件,佔全市總量的28%。天津市著名商標288件,佔全市總量的25%;中國馳名商標27件,佔全市總量的21%。新區在推進商標戰略上,圍繞“五大品牌培育基地”和“十大優勢產業商標集羣”,優先支持帶動作用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打造馳名、著名商標。針對“五大品牌培育基地”、“優勢產業商標集羣”及“相對密集型產業”的行業發展情況和商標發展現狀量身定製支持措施,充分發揮企業在商標發展工作中的帶動作用。“天地偉業”、“達仁堂”、“紅三角”、“TWT”等一批馳名商標企業已經發展成爲產業集羣龍頭,有效帶動了相關產業提檔升級。同時,加強與各功能區管委會的協調協作,幫扶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骨幹企業,以品牌效應促進各地形成特色產業。
記者:濱海新區如何實現商標快速發展?
李榮強:首先是政府主導,政策扶持。在馳名商標獎勵暨濱海新區實施商標戰略推動大會上,區政府對新認定的9家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給予900萬元資金獎勵。各功能區對符合獎勵條件的部分註冊商標、著名商標企業也予以獎勵,有效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創建品牌、發展品牌、樹立品牌的熱情和活力。第二,推行商標聯絡人制度,構建“商標全程跟蹤服務”機制,率先在科技型企業實行“一企一標”項目,試行商標申請與工商登記同步。第三,以“實施商標戰略、打造品牌濱海”爲主題,廣泛開展商標戰略宣傳活動。我們還編印了《天津市濱海新區企業商標管理手冊》,推行商標檔案管理制度,指導企業商標管理工作實現規範化、專業化。
記者:今年在發展商標戰略上有哪些舉措?
李榮強:今年我們將全面開展註冊商標大調查,掌握濱海新區範圍內註冊商標使用管理情況,建立商標管理的動態數據庫。開展“百家品牌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管理規範、影響力廣、競爭力強、附加值高的品牌企業,爲新區商標戰略縱深發展提供先進模板。同時,在生產製造類企業中實施“一企一標”工程,通過分類指導、個性化培育的方式,不斷提升“濱海製造”的含金量。另外,結合新修訂的《商標法》的有關要求,我們將不斷加強註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力度,繼續深入開展打擊製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和假冒僞劣商品的專項行動,淨化市場環境。
逢節必查加強維護市場秩序
記者:作爲重要職能,新區工商局在維護市場秩序、打擊違法行爲、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做了哪些工作?
李榮強:首先做好節日期間市場監管,逢節必查,採取專項執法檢查方式,對大型商場、超市、農貿(集貿)市場、旅遊景點、煙花爆竹經銷點等重點場所進行檢查。二是開展重點商品和服務市場的專項檢查,特別關注消費量大、與人民羣衆節日消費密切相關的重點商品,嚴查無照經營、超範圍經營、以次充好、缺斤短兩、假冒僞劣等違法違規行爲,督促市場主辦單位履行第一責任人的義務。三是深入開展紅盾護農專項行動,積極培育農資經營示範店,組織召開“紅盾護農”座談會,對農資經營者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加強農資經營者自律,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四是對特殊行業和新興領域加強專門監管。對拍賣企業進行集中檢查,全面掌握拍賣企業的資格資質、經營活動及備案情況。開展網絡商品交易網站檢查,對1951戶網絡商品交易經營主體摸底,完善網絡經營主體數據庫。五是對違反工商註冊登記法律法規、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銷售假冒僞劣商品、商業賄賂、虛假宣傳、非法傳銷、黑網吧等違法行爲給予嚴厲打擊。
記者:新區工商局在依法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上有哪些舉措?
李榮強:在行政執法監督中,加強行政執法案件覈審。現在已經全面實現執法案件網上遠程審覈,對執法辦案過程進行細化,明確各部門在網上覈審工作中的職責,確保各環節銜接順暢,有效提高案件覈審效率。建立行政執法案卷評價機制,以“一案一評”方式對案件進行全方位考覈,並將考覈結果作爲辦案機構及執法人員綜合測評的重要依據。開闢執法辦案工作網上交流平臺,提供法律查詢、案卷模板、案例索引、疑難解答、在線指導等多種服務功能,爲執法人員提供“實戰”指導和參考信息。此外,全面實行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實現執法人員100%通過執法證年檢。今年3月1日起,我們根據行政執法工作實際,將部分行政處罰案件的核審、審批權限下放至基層,進一步提高行政執法效能。
記者:下一步就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新區工商局有哪些重點?
李榮強:市場準入門檻不斷降低,我們將以“寬進嚴管”爲基本原則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和監管辦法,確保註冊登記制度改革後在監管領域實現無縫對接。優化現行網格化監管、企業信用分類監管模式,切實提高實際監管效能。同時,以居民關注的熱點和焦點爲中心,集中力量開展各項治理工作,加強農資經營示範店建設,維護健康穩定的市場經濟秩序,繼續開展誠信示範市場和“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創建,建立網絡交易監管工作的運行機制和保障措施。
健全維權體系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記者:濱海新區如何打造消費維權社會體系,讓消費者便捷維權?
李榮強:結合濱海新區消費維權工作點多、面廣、總量大的特點,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推進消費維權社會化體系建設。及時調整重置了濱海新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平臺網絡及管理權限,集中開展未辦結案件集中清理行動,徹底杜絕超期辦理、虛假辦理、反饋不實等現象。通過跟蹤反饋、定期督辦、案件抽查、全局通報等措施,進一步加強12315工作效能。積極推動“12315”進商場、進超市、進市場、進企業、進景區,建立37家消費維權服務站,在15家企業試行小額糾紛快速解決機制,在132家500平方米和2000平方米以上賣場的服務檯統一設置“12315”提示牌,相關信息全部錄入國家工商總局數據庫。今年以來,新區工商局12315中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1146件,爲消費者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13.06萬元。年內我們還將指導大型商場、超市、旅遊景區規範建立消費維權工作制度。實現消費維權與執法辦案聯動,保障消費維權工作效能。繼續加強12315系統數據的分析和利用,實現12315申訴舉報信息與部分消費維權服務站之間的互聯互通,提高基層消費維權工作效率。此外,在試點基礎上,繼續深入推動商業企業建立小額消費糾紛快速解決暨無障礙退換貨機制,力爭擴大至30家。
記者:新區工商局採取哪些有效措施,爲消費者打造放心購物環境?
李榮強:我們充分發揮職能優勢,重點開展了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和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測專項行動。從2013年開始,我們針對汽車銷售與維修、傢俱、婚紗攝影、電子通訊商品、旅遊、房地產中介市場、銀行、電信業等行業,先後組織開展了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專項行動,嚴查經營者利用合同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以及排除消費者主要權利等違法行爲,有力遏制了消費領域不公平格式條款現象,目前此項工作仍在深入進行中。今年,我們計劃分三個階段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測工作,監測品種包括:液晶電視機、保暖內衣、車用汽油、普通柴油、兒童玩具、洗滌用品、電動自行車、小家電等28大類商品,計劃抽檢500批次。截至目前,第一階段商品質量監測已經完成,涉及受檢企業72家,監測商品覆蓋15個省、市62家生產企業,發現不合格商品11批次,已全部依法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