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於橋水庫是天津的“大水缸”,爲了保護好這條全市人民賴以生存的飲用水水源,從2013年起,薊縣啓動了於橋水庫水源保護工程。日前,記者從天津市水務部門獲悉,作爲於橋水庫水源保護工程重要組成部分的於橋水庫入庫河口溼地工程,現已經完成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試驗區已經完成81%,預計6月底前建成。
據瞭解,2000年後,於橋水庫上游來水總氮、總磷呈整體上升趨勢,水質雖符合地表水Ⅲ類標準,但總氮超標,使得上游來水水體處於輕度到中度富營養水平。
針對上游來水水質下降的問題,天津對於橋水庫周邊進行污染治理和採取綜合管理等有效措施,在2009年至2011年上游來水總氮指標持續升高情況下,實現了總氮指標的下降,檢驗數據顯示,於橋水庫水質優於來水。
不過近年來,於橋水庫上游的魚塘、水澆地和水田持續增多,魚塘養殖過程中投放的魚食、藥劑和生長激素,耕種過程中的施肥和打藥後殘留的營養物和藥劑等,會隨着排水(雨水)進入水庫,對庫區水體造成持續性的污染。特別是2012年受強降雨影響,沉積上游的污染物集中入庫,於橋水庫的總氮較2011年同比上升了0.8倍,加劇了水體富營養化。
如何提高上游入庫水質質量,成爲了保護於橋水庫水質的重點。爲此,天津市水務部門計劃在於橋水庫河口處的南北兩岸建設於橋水庫入庫河口溼地。
按照規劃,於橋水庫入庫河口溼地工程將選址果河入於橋水庫河口處的南北兩岸,佔地面積約22平方公里,水處理面積約18平方公里,建成後將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人工表流溼地。目前,在建的爲試驗區,位於果河東南部,水處理面積1.02平方公里,運行設計流量1.5立方米/秒。在試驗區內,開挖了進水渠外圍堤埝截滲溝,鋪設了埝頂管理道路,栽植了溼地植物,拆除了原有魚池堤埝及補償地面附着物等。

天津市水務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於橋水庫入庫河口溼地模擬天然溼地中發生的實際過程,在溼地內佈置一系列深淺不一的水塘,依次植入不同的植被形成略有差異的微型生態體系。它通過溼地水力系統,延長水力停留時間,通過溼地中的土壤、植物和微生物對污水的綜合作用,增強泥沙及營養鹽的沉降,溼地中的大型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吸收水中的營養鹽,從而使上游來水中的營養鹽含量逐步遞減,逐漸改善水質,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最終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
據悉,於橋水庫入庫河口溼地工程將在上游來水處10公里距離設置節制工程,利用增大水斷面,降低流速等方式,將果河河道作爲沉砂池,去除泥沙和懸浮物,並去除一部分磷營養鹽。然後讓水進入溼地處理系統,經過水深較淺的挺水植物區和較深的沉水植物區,對氮磷營養鹽、重金屬有害物質等進行吸收,然後再讓水進入沉、浮水植物區,利用植物進一步吸收氮、磷,從而減少總磷、總氮入庫量,而植物富集的氮、磷,將通過收割去除。
於橋水庫入庫河口溼地工程完工後,河口區域將變爲人工溼地系統,原有佔地範圍內的魚塘和農田轉變爲溼地水塘的一部分,從源頭上對污染物進行了消減,對於橋水庫的水質有極大的改善。(記者霍豔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