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解決停車難,在汽車保有量增長的現實下,往往是兩條路:擴大“有”——增加供給停車空間,或者優化“有”——通過管理提高停車位使用效率。
此前,本報已經報道過不少探索,比如,北京逐漸建設發展起各種立體停車庫,加大車位供應,並試圖進行更多政策鼓勵(本版2014年5月21日《立體停車庫上下找空間》、2014年6月3日《立體停車庫,推廣還有點難》);上海某小區精細管理、錯時停車(本報2013年12月9日10版《您的車明天停哪兒?》)。現在,廣州通過“行訊通”軟件的停車查詢服務功能,將熱點區域現有車位進一步盤活利用。據媒體報道,類似的智能化嘗試,也出現在上海陸家嘴等地區。
這些步伐想走得穩,大多需要支撐保障先行。立體停車庫發展,呼喚管理部門、法律法規的明確,以至合理的溝通與利益考量;停車查詢服務要推廣,必須依託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改造的大系統……停車難的問題也是城市整體規劃管理的問題,不管是增加資源供給還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往往需要管理者看得先手、“先人一步”。當然,這其中,溝通機制的暢通和服務的人性化也必不可少。
一路暢通,總有探索。有而優,才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