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小崔暗訪工作室”連續兩日報道了各種殘疾人無障礙設施被佔用的情況,記者在統計市民來電中還發現,除了盲道被佔壓、無障礙通道電梯使用不暢,殘疾人專用衛生間放滿雜貨、髒亂不堪也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
無障礙廁所成雜物間
昨天上午,家住紅橋區建設裏小區的陳大爺向記者講述了自己遭遇的尷尬。“我本是在邵公莊後大街附近的空地溜達,那天可能是吃壞了肚子,好不容易找到公廁,沒成想那無障礙廁位上堆滿了爛布頭、紙箱子,根本用不了”。身患多年痛風的陳大爺膝關節腫得根本蹲不下去,最後只能忍了20多分鐘內急趕回了家。
記者走訪本市多家商業文化中心、醫院、公園和街邊公廁發現,新建的無障礙公廁在設計和維護保養方面都比較到位。而有一定使用年限的公廁就不盡如人意了。
在濱江道某大型賣場二樓女廁,8個廁位中唯一的座便式單間一直打不開,敲門也無人迴應。不一會兒,拎着墩布進來的保潔員用細鐵絲捅開了單間門,記者瞥見座便蓋上放滿了水盆、水桶和各種保潔工具。“不是有專門的工作間,爲什麼還要佔用這裏?”面對疑問,保潔員表示反正也少有殘疾人逛商場,閒着的座便間還不如利用起來。
殘疾人不愛逛商場,事實果真如此?在與十幾位來電的殘疾朋友接觸後,記者發現家門外太多不便讓他們不敢出去。“我去過很多商場和單位,說是無障礙衛生間卻總是上了鎖,要麼就是髒得不行”,腿腳不太方便的孫大爺抱怨道。
市殘聯:公共設施無障礙化還需完善
記者從市殘聯瞭解到,2006年抽樣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本市各類殘疾人總數爲57萬。市殘聯負責對外宣傳的張晨陽主任表示,雖然沒有最新官方的數據,但本市殘疾人的數量逐年呈上升趨勢,絕對已經超過這個統計結果了。
“目前本市無障礙設施家庭化進展比較順利;但擴展到整個社區、公共場所和道路,確實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張主任表示無障礙設施方便的不單單是殘疾人,還包括老年人、兒童、母嬰以及行動不便的人羣。
根據建交委建築設計的相關要求,配套設計無障礙設施是新修建築通過審批檢驗的必備資質。“問題就出在一些還未升級改造的老道路、老建築上”,張主任舉例解釋,像修整後很狹窄的人行道就不適合安裝盲道,而因原有佈局無法進行無障礙改造的建築也有很多。
張主任覺得硬件設計上的缺陷,可以通過後期加強管理來彌補,他們會不定期組織殘疾朋友去體驗設施並提出改進意見。但無障礙資源被不合理佔用甚至是破壞,既反映出管理上的漏洞,也是部分市民欠缺無障礙意識和公德心的體現,這還需要全社會的通力合作與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