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天(8日)下午,短暫的雷陣雨過後,天空放晴,7萬餘考生結束高考,迎來悠長假期。文綜考試不僅滲透“厚德”,而且考題全是“大新聞”,例如北京地鐵調價、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中紀委反腐等。理綜考試無偏題怪題,英語作文則出現考查應用文的新題型,考生們需寫一封致歉信。
文科綜合
題好玩:地鐵調價考生出招
“真好玩兒,居然讓我們說地鐵調價。”昨天中午,在二中考點應考的小黎一出考場就和同學談論起考題,“地鐵就是身邊的事兒,我答得挺順手。”另一位考生接過話茬兒。
北京地鐵成爲昨天文綜試題中的亮點。題目用優美的文字把北京地鐵比作流動的博物館,串聯文化的紐帶,考生的腦海裏立即浮現出形態各異的北京地鐵站。題幹優美,提問也別緻,要求考生回答地鐵對推動北京文化創新方面的作用,並請考生分析北京地鐵應怎樣調價,爲何聽證會應公佈流程和規則,爲何應該設置記者席。
“這題應該沒有標準答案,沒想到高考時,我還能發表一下對地鐵票價調整的觀點。”小黎說。
讓考生覺得好玩的試題不止“地鐵調價”。文綜另一道選擇題給出一幅北京民國時期社會生活風俗畫,讓大家判斷當時產生了哪些變革。“就好像找不同似的。”一位考生說,一想到這道題就想笑。
試題新:反腐等大新聞進考題
緊跟時事熱點,一直是本市文綜試題的特點。反腐、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大新聞都進入試卷。
試題列舉中紀委監察部推薦的《做官與修德》、《控制腐敗法律機制研究》等書籍,讓考生回答,哪些書提到的內容能體現“有效監督並制約政府權力”。
簡答題第一題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治理霧霾有關。在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分佈圖的基礎上,考生要說說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以及這樣做對改善大氣質量的作用。與環保相關的題目還包括北京胡同垃圾分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