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以“深化金融改革創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爲主題,第八屆“融洽會”已經圓滿落幕,但是,對於中國投融資市場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的“思與行”,天津從未停歇,依舊奮勇當先、砥礪前行……
推動中國私募股權基金髮展
——訪組委會祕書長、經濟學家陳宗勝
從2007年到2014年,融洽會走過了整整八個年頭。八年一回眸,融洽會究竟給天津乃至中國資本市場帶來了什麼?記者就此專訪了融洽會組委會祕書長、經濟學家陳宗勝。
陳宗勝說,融洽會的英文名是“國際私募股權基金論壇”,其核心功能是推動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目前來看,融洽會不辱使命,對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的普及與發展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濱海新區的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國務院給予天津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試的權利。天津金改方案的第一條就是發展直接融資,針對的正是國內間接融資比例過高的問題——當時我國間接融資的比例高達90%甚至95%以上,銀行的壓力很大,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非常突出。陳宗勝說,直接融資的方式很多,比如發債、上市、私募股權投資等,本市確定從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方面來破題。融洽會就擔當着普及與助推私募股權基金髮展的使命。
第一屆融洽會舉辦之時,參會基金清一色全部是國外基金。通過與美國企業成長協會的合作,融洽會快速有效地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概念“引進”中國。第三屆之後,私募股權投資在中國已經風起雲涌,大中小各種類型的投資基金在中國迅猛發展,天津也因爲在這個領域佔先了,有了積聚效應,成爲了我國股權基金的管理中心,目前在津註冊的私募基金有2000只左右。
陳宗勝說,作爲私募基金的聚集地,天津的企業“近水樓臺先得月”,自然能夠享受到相當數量的私募股權投資。而目前遍及市內各區的金融超市,則無疑是一個個常態化的融洽會,爲投融資雙方提供經常對接的平臺。
“那麼,目前本市直接融資的比重達到多少了?”陳宗勝回答:“本市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之比已達40:60,也就是說,直接融資比例達到了40%,居於全國前列。目前全國範圍內直接融資比例平均約爲20%。”
第四屆“于家堡論壇”於融洽會期間舉行,本屆論壇以“自由貿易區和中國的改革開放”爲主題,就“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及其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影響、對外自貿區談判與自貿區籌備、中國自貿區政策的落地與發展創新”等話題開展了深層次的剖析與講解。
“自貿區與中國改革開放”
——“于家堡論壇”上的“謀”與“略”
英國政府關於中國自貿區政策國際專家諮詢小組主席傑拉爾德·格林斯通:
警惕自貿區“扭曲效應”
在未來我們將在天津和上海看到衆多生機勃勃的企業,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會計師、律師、商人,他們將通力合作共同創造出在未來的上海和天津自貿區,就像倫敦一樣成功。希望自貿區模式能儘快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也希望天津的自由貿易區申請能儘快通過。不過,我也注意到現階段,中國至少有28個城市想建自貿區,這是讓人驚奇的。這表明對於上海自貿區的“扭曲效應”已經顯現,這並不是中國政府的初衷和目標,自貿區實際上是中國全面鋪開改革前的試驗田,自貿區不僅是單獨隔離出的小塊土地,開展有限的離岸貿易,它應該代表中國貿易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關係司副司長孫元江:
給“自貿區衝動”降溫
去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後,28個地方陸續提出了建設自貿區的計劃,顯然,其中有些地區是盲目的,他們認爲自貿區是國家給地方的一些優惠政策,所以有了一哄而上的效應。其實,建立自貿區的主要目的是搞制度創新,是有風險的,需要設計配套措施,而盲目申報相當於不知水有多深就去“試水”,可能對當地經濟產生不良影響。在未來的國際貿易談判中,當前上海自貿區所試驗的制度創新,恰恰是國家所需要的。很多地方希望借“自貿區”來“圈地”,這也是中央嚴厲禁止的。現在,國內多地爭相申建自由貿易區的局面已經得到遏制,但自貿區的建設並沒有停止,我們只是要把溫度降下來。
“如果金融體系中將近20萬億元的活期存款都存到餘額寶,按照5%的收益計算就有1萬億元,這接近所有上市公司一年的總盈利。”這是互聯網金融在快速發展中,對其是“天使”還是“魔鬼”爭辯的真實寫照。
在第八屆融洽會開幕當天,“2014中國互聯網金融產業論壇”以主論壇的身份亮相,觀點交鋒、思想激盪,面對互聯網金融大潮來襲,我們該怎麼看?怎麼辦?
互聯網金融的“變”與“辯”
1
問題
你從哪裏來
互聯網模糊了界限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的金融相比,儘管金融的核心功能沒有改變,但衍生出打車、吃飯等新產品和新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把金融與非金融的界限模糊化了。”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
謝平:信息的“數字化”、計算能力的“高速化”、通信網絡的“滿覆蓋”,這三個方面是互聯網金融誕生的技術基礎;互聯網金融正在藉助其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管理弱、風險大的特點,以獨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創造方式,爲金融參與者提供了“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平臺;除了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之外,隨着各類機構的紛紛介入,互聯網金融正演化出豐富的商業模式;以“支付、信息處理和資源配置”作爲“三大支柱”,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將更多地運用移動支付和大數據分析,使得資源配置將更加“脫媒”和去中介化,這正是互聯網的神奇魅力。
2
問題
拿你怎麼辦
(1)核心是風險管理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在風險管理,成功還是失敗,完全看有沒有辦法做到風險透明和提供良好的流動性。”
——上海陸家嘴金融交易市場公司總裁計葵生
計葵生:互聯網金融的成功要素在於兩點,一是讓市場更透明,投融資平臺一定要讓投資者看清風險;二是成本要低,讓融資方的融資成本降下來,同時要給投資方合理回報。互聯網金融的意義在於,成爲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一部分,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讓更多的資源轉移到新產業、新技術,讓融資更好地爲中小企業服務。
(2)監管要未雨綢繆
“互聯網金融走在了監管理論之前,走在了金融實踐之前,已經成爲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和老百姓歡迎的融資工具,但監管一定要未雨綢繆。”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賴小民
賴小民:互聯網金融具有支付結算、融資業務、銷售渠道、產品服務四個方面的應用:互聯網金融的崛起爲傳統金融創新打開了一個通道,也爲普通百姓對金融的個性化、特色化和普惠化需求,提供了一個重要載體。但是一定要未雨綢繆加強監管,防止互聯網金融成爲中國金融風險源。一旦出現風險將是災難性的,破壞性要比傳統金融風險大得多,處置起來的難度和成本也將更高,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3
問題
該爲誰服務
(1)以用戶爲中心
“餘額寶僅僅是一個開始,所有金融企業都在不停地創新,未來金融業的變革將會非常巨大。”
——天弘基金總經理郭樹強
郭樹強:餘額寶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在嚴格的監管和審批下進行的,天弘基金和支付寶聯合推出的餘額寶,一年來發展迅速,得到了用戶喜愛,互聯網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用戶爲中心;傳統金融主要靠房產、設備等重資產抵押才能獲得貸款,這種方式使得重資產的企業或行業獲得資金相對容易,但弊端是輕資產的、創新型的企業獲得資金相對困難;未來利用互聯網,可以對企業的風險進行評估和定價,這將是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革。
(2)反哺實體經濟
“不久的將來,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是和實體經濟夠緊密聯繫起來的,不再是金融自己的空轉,而是圍繞實體經濟迎來真正的發展。”
——天津市榮程集團副總裁寧志剛
寧志剛:一隻腳站在實體經濟,一隻腳邁進互聯網金融,我們的感受最爲鮮明;從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那天起,榮程集團開始向金融方向轉型,而這個牌照起到了橋樑的作用;“融寶支付”平臺也在去年1月正式上線,截至去年底交易額超過100億元。對於互聯網金融來說,政府的監管是除草,企業的風控是護苗,即使把草除盡了,自己生長不好,也很難抵擋風雨。
不再僅縱論“宏觀經濟”,首席經濟學家們也開始走“羣衆路線”,他們所解釋的問題,都是普通市民所關注的。作爲此次融洽會重要活動之一,2014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不止於“高大上”,更聞到了“小清新”……
首席經濟學家
“接地氣”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委員會主席夏斌:
理財敢賣你就敢買?
目前,不少P2P網貸平臺和第三方理財機構,將高風險產品披上理財產品的外衣,以“高息”爲誘惑在市場上招攬資金。根據法律規定,向非特定的公衆吸收資金會涉嫌非法集資。如果不是銀行那就是非法集資,這些行爲很多都是違法的。有些百姓不瞭解這些高收益背後的高風險,如此“只要你敢賣、我就敢買”的局面,就容易出現風險。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
買房的熱情降了嗎?
以前是限購限貸,無論怎麼調控,大家還是想要買房子;但今年是中國首次出現對房地產內生性需求下降。目前,一些三線、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和價格都有所回落,已經受到了銀監會的關注。如果房子賣不出去,就會影響土地出讓價格,地方融資平臺也會面臨違約風險,進而影響到整個銀行業體系。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
民企融資爲什麼貴?
過去幾年,雖然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但是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其根源在於金融市場上大量存在着地方融資平臺。它們對融資利率成本上升不敏感,利率水平被它們長期頂在高位,這也導致了資金配置的扭曲,最終受傷的就是民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