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羣租房是時下百姓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特別是在今年5月,上海市徐彙區龍吳路盛華景苑一戶羣租房發生火災之後,關於羣租房治理的討論更是不絕於耳。
火災發生當晚,上海消防部門就對盛華景苑社區進行了火災隱患的全面排查。隨後,上海市公安、消防等多警種聯合行動,會同政府有關部門在全市範圍開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上海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白少康要求,對嚴重影響公共安全的火災隱患,按照一律臨時查封、一律停產停業、一律強制拆除、一律依法拘留、一律從重處罰、一律掛牌曝光的要求進行處理。
事後,據上海市消防局防火部部長曾傑介紹,通過近期全面整治,他們發現羣租房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安全隱患:
一是將一套房分割成多間房出租,並且大多數羣租房的隔斷牆用可燃、易燃材料製作,極易引發火災。
二是羣租房內通道狹窄,人員密度大,水、電、氣的使用頻率高,特別是房內私接電、氣現象嚴重。其中,液化氣鋼瓶隨意放置,有的租戶共用一個煤氣竈做飯,煤氣罐始終處於無人維護狀態,極易引發火災。
也有部分羣租隔間力求獨立和生活設施齊備,房東往往在房內大動“干戈”,比如私拉電線裝單戶電錶,購買液化氣鋼瓶甚至私自改建燃氣管道,在每個房間裏設置廚房,危險重重。“羣租房的特點就是每個房間都裝廚衛,還有就是空調多。”在盛華景苑執法的華涇鎮房管辦工作人員說。
對此,曾傑表示:“羣租分隔不僅破壞了建築物原有的結構,增加了火災荷載,在使用中也造成電氣線路亂拉亂接,電瓶車充電不安全等現象。此外,戶型格局和亂堆物現象增加火災事故發生的概率,也給消防撲救增添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如人員衆多帶來的搜尋難、疏散難。”
筆者瞭解到,在整治過程中,公安消防部門針對不同類型的羣租現象,採用不同的方法,如對於個人羣租,由政府牽頭,多部門聯合執法,同時加強對房屋中介的監管;對於由老舊廠房改造的羣租,則採取政府出資,管住大業主等方式進行清除。
爲依法整治羣租房,確保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日前,上海市政府出臺《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並於5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了羣租認定標準,完善了對出租房屋的安全責任要求。
上海市政府法制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修改專門增加了“出租的居住房屋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符合消防、治安、防災、衛生等方面的標準和要求”的規定。
“此次修改增加了居住人數限制要求,即每個房間的居住人數不得超過2人,但有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關係的除外。”該負責人介紹,除了人數限制外,房屋居住使用人的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
修改後的《辦法》還首次對出租房屋的安全責任作出了兩方面的完善:一方面,進一步完善集中出租管理要求,明確集中出租房屋供他人居住,出租房間達10間以上或者出租房屋居住使用人達到15人以上的,出租人必須建立管理制度,明確管理人員,落實安全管理職責,建立信息登記簿或者登記系統,並將相關登記信息報送公安部門備案;另一方面,明確要求出租人必須與轄區派出所簽訂治安責任保證書。
修改後的《辦法》進一步加大了處罰力度。針對租賃當事人違反羣租規定的行爲,將罰款幅度由“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提高至“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針對房地產經紀機構違反羣租等相關規定的行爲,將罰款幅度由“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提高至“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
截至目前,上海關於羣租房的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目前整治羣租大多依靠行政管控手段,難以從疏導市場需求出發。”消防部門擔心,可能會導致“治標不治本”。羣租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有需求。在現實的高房價、高房租壓力之下,羣租可以說是“無奈而必然”的選擇。因此,治理羣租應該疏堵結合,嚴厲“堵”還需有效“疏”。一方面,嚴格規範房東、中介的行爲,加強監管和懲處;另一方面,加快面向城市“夾心層”的公租房、廉租房供應,將其儘快納入城市住房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