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天津海關出臺《天津海關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內容涵蓋通關服務、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促進加工貿易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整合優化等四個方面,共24項具體措施。《若干措施》將國務院和海關總署關於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舉措,細化爲更加具體、更具操作性的落實措施,並且突出了天津關區和天津口岸的特點,支持本市及天津口岸外貿穩定增長。
通關服務 各職能部門集中辦公
爲進一步提升通關服務水平,天津海關各業務職能部門將均在濱海新區綜合業務現場設立服務窗口,實現合署集中辦公,減少企業往返奔波。同時,深入推進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今年無紙化報關單量力爭達到報關單總量的80%。在所有通關現場,對可以適用“三個一”的商品,一律適用“三個一”模式通關。針對不同信用等級企業制定、實施差別化作業制度。
根據企業守法狀況、進出口規範和貿易安全狀況等標準,對天津關區內所有A類、B類企業進行初步篩選,主動提醒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升級。對有意願的企業,開展信用輔導和培育,引導企業儘早成爲高信用企業。天津海關也將探索建設單一窗口,依託電子口岸平臺,實現單一平臺、一點接入,企業一次性提交滿足各執法部門要求的信息,處理狀態和結果通過單一平臺進行反饋。
一體化試點 “一地註冊三地通關”
7月1日,北京海關、天津海關將率先啓動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預計10月將範圍擴大到石家莊海關。按照海關總署《京津冀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方案》的內容,天津海關此次出臺了7項具體落實措施。
對此,天津海關方面介紹,今後,京津冀企業按照經營單位註冊地或貨物進出境地自主選擇接單現場,並據此確定申報口岸。非京津冀企業在京津冀口岸清關的,向進出境地海關申報。京津冀企業可根據物流需要自主選擇口岸清關、轉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屬地申報、屬地放行”、一體化通關等其中一種通關方式。對京津冀企業關於許可證件、原產地、歸類、價格等專業認定結果,三地海關予以互認。取消報關企業在異地關區從事報關服務需設立跨關區分支機構的限制,試點“一地註冊、三地報關”。三地海關建立企業信息共享機制,全面共享京津冀企業的註冊登記、信用狀況、通關管理、違法違規記錄等信息。在總署總擔保及彙總徵稅項目的基礎上,實現“一份保函區域通用”。
同時,天津海關也將探索應用新媒體等科技手段,實現京津冀三地企業共享“中國海關網上服務大廳”“12360統一服務熱線”等公共服務,實現三地企業與海關間即時、便捷的信息互通。
加工貿易 企業內銷流程更便利
爲促進加工貿易發展,在《若干措施》中,天津海關研究制定了推動商務部門、海關、加工貿易企業間的“三方”聯網和促進加工貿易企業內銷便利化等3項措施,以“簡化手續、推進聯網、促進內銷”。商務部門、海關、加工貿易企業間的“三方”聯網,將能實現天津市各行政轄區的商務主管部門、海關各加貿現場和企業間加工貿易業務辦理全程電子化操作,逐步實現無紙化運行。
此外,在按照其企業類別提供相應擔保的前提下,允許符合條件的加工貿易企業先行內銷加工貿易保稅貨物,再向海關集中辦理內銷納稅手續,促進企業內銷便利化。在京津冀三地商務主管部門相互認可的前提下,京津冀海關轄區的加工貿易經營企業可憑所在地商務主管部門核發的《加工貿易業務批准證》,在加工企業所在地主管海關辦理異地加工貿易手冊設立或變更手續。
特殊監管 整合優化打破區際壁壘
海關特殊監管區整合優化方面,天津海關以“打破區際壁壘,推進順勢監管,實現物暢其流”爲目標,探索實施區內企業進出區和運輸結轉貨物便利化、原產地證書“一證多批”模式降低企業資金壓力和物流成本,以及允許符合條件的特殊監管區內企業開展境內外維修業務、簡化稅收徵管手續等6項措施。
在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內,將允許區內企業對保稅監管狀態下的貨物開展期貨實物交割。海關對融資租賃貨物按照合同分期徵收關稅和增值稅,吸引融資企業入區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