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父親節”。在許多家庭中,照顧、教育孩子的重任絕大部分落在了母親的肩膀上,不少父親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習慣性地當起了“甩手掌櫃”。這也使得現如今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中小學的校園中,缺乏“陽剛之氣”的男孩兒越來越多。
爸爸很忙
角色缺失
今年“六一”期間,天津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了一系列“親子”家庭遊戲活動,不過令主辦方沒有想到的是,雖然今年的兒童節恰逢週末,但是在前來參加活動的衆多家庭中,有父親參與的家庭不到總數的三分之一。“大部分孩子是跟着媽媽,或是老人來參加活動的。其實在我們平時舉辦的公益活動中,這樣的現象很常見,‘爸爸’們似乎總有忙不完的事情。”活動中心副主任張大慶說。
走訪中,某小學負責德育的副校長表示,雖然學校裏男、女學生比例相對平衡,但是每次上課,女孩兒總是比男孩兒顯得更活潑、更有主見。甚至有不少男孩子喜歡“傷春悲秋”,在作文中也是多愁善感。“學校每次開家長會,來參會的幾乎都是‘媽媽黨’。父親角色的缺失,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特別是對於男孩兒來說,很容易使孩子缺乏陽剛之氣。”小學班主任王美表示。
記者調查
“男主外女主內”思想作祟
去年,北京師範大學與世界學前教育組織聯合發佈了一項針對於1000個家庭的調查。數據顯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在我國普遍存在,有60%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父親起主導作用的不超過15%,由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家庭不到三分之一。而據本市某青少年心理諮詢熱線統計,在打進電話諮詢孩子成長教育問題的家長中,80%以上是母親。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雖然在大部分家長中,“父教”缺失,但是衆多父親都表示自己非常愛孩子。“我其實很關心孩子的成長,只不過覺得教育孩子這事還是媽媽做最合適,畢竟‘男主外女主內’,我的主要責任就是幹好工作,爲這個家提供充裕的物質保障。”10歲男孩兒的父親秦吉安說。而他的回答也代表了不少父親的觀點。此外,還有的父親表示,由於孩子從小就是被媽媽帶大的,所以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自己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交流。
專家建議
父親再忙也應抽時間與孩子交流
對此,天津市教科院副院長劉金明表示,孩子成長中,獨立、勇敢、堅強、勇於克服困難等品質的養成,多來源於父親的“培養”。同時,無論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性別角色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受父親的影響,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絕不僅僅是提供物質保障的“財政部長”,他與母親有着不同的分工,包括性別認同、性格塑造、人生選擇引導、情感陪伴等多方面,不能“缺席”。“如果孩子養成了做什麼都離不開母親的習慣,自然很容易缺乏陽剛之氣。”劉金明說。
對於目前生活壓力大,有些父親的確感覺到“分身乏術”的狀況,他建議:“其實每週只要抽出一點點時間,陪孩子聊聊天,散散步,就可以在交流中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