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中山門輕軌站附近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賣自己熬製的酸梅湯,在烈日下每天賣9個多小時,一杯酸梅湯才兩元錢,路過的親請買上一杯解解渴,就當幫幫老人……”最近,這樣一則微信在朋友圈火起來。老人這麼大年齡爲何還出來辛苦擺攤呢?她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呢?日前記者採訪到了老人。
騎着三輪車賣酸梅湯
前日14時許,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在中山門輕軌站旁邊,一位頭髮幾乎全白的老人坐在小馬紮上,旁邊停着一輛三輪車,上面有個大的保溫桶,裏面是冰鎮酸梅湯。老人右眼睛睜不開,患有嚴重的白內障,失明多年,只能靠左眼看東西。
“大娘,來杯酸梅湯!”“好嘞,小夥子。”說完她從旁邊一個袋子裏拿出一個塑料杯,接上滿滿一杯,遞過去,同時接過小夥子遞來的10元錢,剛想找錢,小夥子說:“大娘,別找了,下次再說。”老人說,這肯定又是看到微信特意來買酸梅湯的人,最近幾乎每天都有。
每天出攤前先撿廢品
老人名叫張世芳,今年72歲,與老伴兒居住在一號橋附近的一處平房內,面積也就二十多平方米,一下雨,小屋就會漏雨,所幸鋪了油氈後,不是很嚴重。她的老伴兒沒工作沒退休金,還患有小腦萎縮,經常要看病,只靠張世芳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張世芳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特別孝順,可孩子們也不富裕。
除了右眼失明、心臟有點不好,張世芳的身體還可以,她每天早上5點起牀到周邊小區撿點廢品賣錢,9點多回來收拾一下,給老伴兒把吃喝的東西準備好,10點半就蹬着三輪車到中山門輕軌站去賣酸梅湯,一直待到晚上8點纔回家。到家還要再熬製第二天的酸梅湯直到凌晨。
等幹不動再依靠子女
張世芳說,自從退休後,她一直在做小買賣。一個月前,她看到中山門輕軌站人流量很大,就和女兒商量到這裏來擺攤賣酸梅湯。“開始一天賣個10杯、20杯,現在趕上天氣熱的時候,能賣100多杯呢。”
老人說,這個夏天,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她會一直把酸梅湯攤經營下去。哪天實在幹不動了,再依靠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