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原標題:破除三種心態強化三個導向——和平區在談心談話中融通思想感情)
和平區委常委班子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市委有關要求,紮實開展談心談話活動。區委主要負責同志以身作則,帶頭談心談話,使常委班子破除三種心態,強化三個導向,在談心談話中融通思想感情,爲高質量開好民主生活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破除“怕這怕那”心態,強化思想導向。爲防止談話中出現怕疼、怕醜、怕說多了找麻煩的心態,區委主要負責同志發揮班長的示範作用,帶頭與班子成員逐一談話,研究形成“三四五”談話路徑。一是定出“三條槓”。談心談話一開始,就明確提出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條原則,使大家打消批評自己怕丟威信、批評上級怕穿小鞋、批評同級怕傷感情、批評下級怕丟選票的顧慮。二是走好“四招棋”。一招是“五談”,即:談思想問題、談工作問題、談“四風”問題、談紀律問題、談廉政問題。二招是“五不談”,即:讚美之詞不談、不着邊際的話不談、把握不準的問題不談、不利團結的話不談、模棱兩可的話不談。三招是“五對照”,即:對照黨章黨紀談、對照活動要求談、對照規章制度談、對照先進典型談、對照羣衆期盼談。四招是“五談透”,即:把班子問題、個人問題、對方問題、擬在會上提出的批評意見、改進措施談透。三是彈好“五部曲”。在廣泛談心的基礎上,採取五種談話方式,即對共性問題集體談,對突出問題專題談,對複雜問題反覆談,對個別問題私下談,對思想問題經常談,通過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着一級談,使大家拋開了顧慮、敞開了思想。對常委班子查找的6大類18個方面問題,班子成員主動“對號入座”,保證每頂“帽子”下面都有人有事。
破除“淺嘗輒止”心態,強化問題導向。針對談話過程中談工作問題多、談“四風”問題少,談班子問題多、談個人問題少,談成績多、談缺點少,談前“兩風”多、談後“兩風”少的“四多四少”問題,重點抓住三個關鍵。一是找問題,拓寬“六條道”。11名班子成員深入社區聯繫點訪談;在黨員服務中心和信訪接待站,讓有問題的羣衆現場“說事”;在窗口單位、人流密集地區,隨機徵詢;把老幹部和“十佳公僕”、社區志願者作爲徵求意見對象;到治安問題突出的“誠基中心”、到羣衆矛盾突出的拆遷一線聽取反映;從來信、來訪中深查細找。二是查“病因”,把好“三道關”。把好梳理關,對反映的問題,不“磨棱去角”,確保“原汁原味”;把好分析關,對班子和個人存在的問題,集中會診、逐一分析;把好倒查關,從反映的工作問題中倒查“四風”。比如,全區區管排水管線241公里,基本都是雨污合流,60%以上嚴重老化破損,污水經常外溢,羣衆呼籲多年,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開始大家都認爲是市政的事,是資金投入的事,通過深談細找、倒排倒查,班子成員逐步認識到,對羣衆多年反映強烈的事都解決不了,主要是重顯績不重隱績,說到底還是政績觀出現了偏差。每位班子成員都從這件事情上,深入倒查自己“四風”方面的問題,在“每一風”中至少倒查出兩個以上的問題。三是擺現象,突出“像、準、實”。通過開展幾輪的談心談話,使大家在談問題上把準脈、像自己、找得實。有的同志談自己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羣衆、脫離實際,下基層只觀“風景”、“盆景”,看不到圍牆裏羣衆的“處境”、“困境”;有的談自己有“官氣”,講成績“飛流直下三千尺”、講問題“猶抱琵琶半遮面”;有的談自己隨着職務的升遷,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也在滋生,存在比檔次、比待遇、比闊氣現象。對於每個問題,班子成員都逐一對照“四風”釐清思想根源,把問題找準找實的同時,都拿出了5條以上的整改措施。
破除“產生隔閡”心態,強化團結導向。針對班子成員擔心在會上說影響團結的心態,區委主要負責同志主動擔起責任,扮演好雙重角色。一是班長帶頭談。區委主要負責同志會前主動和區長、副書記、紀委書記、組織部長反覆溝通,請他們在對照檢查會上帶頭對自己批評;會上,率先列舉出“四風”存在的13個方面問題,擺出自己“四風”的主要表現和具體事例,使對照檢查會迅速升溫。二是成員相互談。在班長的帶動啓發下,各位常委採取一人擺、衆人講,相互啓發、交流互動的方式,對每個人擬在民主生活會談的內容進行討論,看談得像不像、深不深、實不實。通過討論,班子成員逐步認識到主動揭短亮醜不丟醜,大膽批評不留情纔是真感情。有的同志談到,到基層調研人下去了心沒下去,關鍵還是缺乏羣衆感情;有的同志談到,對市裏關注的項目下的功夫大,對涉及羣衆的問題關注不夠,說到底還是政績觀有問題;有的同志談到,習慣於憑老經驗辦事,上觀下看,根本是怕越位、怕擔責任。儘管各位常委在會前有思想準備,但會上提出來時還是感到後背冒汗。三是辣中有情談。常委之間談話既有辣味,又有人情味,對有的同志存在的“靠靠岸、歇口氣”、“工作生活上不注重小節細節”等問題,出以真心相互提醒,使大家對自身的問題認識更加透徹。常委班子成員通過思想交鋒,普遍感到在紅臉出汗中增進了思想感情,談開了、說透了,激發了工作熱情,幹勁更足了,相互之間更加團結了。
(天津市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報第2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