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小巨人的成長故事》系列報道四:《賽象科技進軍國際市場 向世界證明“中國實力”》

天津北方網訊:一位花甲老人,懷着“爲中國橡膠和橡膠機械行業做點事”這一既樸素又崇高的志向,於1989年啓動了賽象公司發展的引擎,走上了中國子午線輪胎裝備的拓荒之路……他就是原天津市力車輪胎廠的退休人員張芝泉。在他的帶領下,二十年的創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民營小企業已經成長爲中國橡膠機械行業的“領軍者”。
作爲“小巨人”走進達沃斯活動報名企業,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我們展示了進軍世界商圈的實力與能力。

十年磨一劍 低調“買方”華麗轉身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時,中國的子午線輪胎工業完全受制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壟斷和封鎖,每年花費的外匯多達幾十億美元。“花了這麼多外匯,從人家手裏買來的卻是已經淘汰了的二手設備。”1984年,張芝泉當時還在天津橡膠公司力車胎廠從事橡膠機械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那年,已經成爲高級工程師的張芝泉作爲專家受命於天津子午線輪胎工程籌建指揮部,赴英國鄧祿普輪胎公司的愛爾蘭工廠,引進我國第一條二手子午線輪胎生產線。買回來的設備,讓張芝泉心裏總是堵着個疙瘩,“一定要搞出中國人自己的子午線輪胎製造裝備,讓中國人用上自己的製造裝備生產的子午線輪胎。”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史航向記者講述着“賽象”的出生故事。


1989年,已經從工作單位退下來的張芝泉開始創業。62歲的他承包了一所中學校辦工廠,開始了他的子午線輪胎及其裝備的研製開發製造夢想。十年的努力、艱辛、付出,終於換回了昂首挺胸的一刻。
2000年,讓張芝泉一直銘記的一家企業找到當時的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國鄧祿普公司的總經理帶隊到天津購買賽象科技的子午線輪胎關鍵設備。張芝泉由買家變成了賣家,心裏有種說不出的驕傲,賽象科技讓中國的機械產品打入國際市場,中國製造的子午線輪胎製造設備爲世界排名前幾名的輪胎公司所使用。
史航向記者介紹,在輪胎製造業方面,賽象多年來始終跟國際一流的輪胎公司有很好的合作,像法國的米其林,日本的普利司通等,出口的產品越來越多,並且逐漸在向高端客戶轉移。

“拿下”空客 進軍全球航空市場
一家專注輪胎裝備製造設備的企業,在空客A320飛機零部件運輸工裝夾具項目競標中,戰勝國內外十幾家競爭對手一舉中標,並承擔A350運輸夾具的研製,“意外”成爲歐洲空客在歐洲之外的第一家總承包企業。然而,這看似的“意外”,卻需要有足夠的“實力”。
“空客質檢團隊到‘賽象’考察之初,並沒有怎麼看好我們,因爲我們從來沒涉足過航空領域,所以基本上把我們排除在外了。”史航回憶說,其他公司都安排的一天的考察,只給“賽象”留了半天時間,後來空客的質檢團隊親自來考察後,無論從質量體系還是實物的產品質量,都發現有很多的內涵在裏面,讓空客方非常感興趣。本來要“溜走”的機會突然有了轉機,通過質檢團又把空客的設計團隊引到了賽象,就這樣,一步步的把這個生意談成了。
今年6月底,空客的質檢團和設計團再次來到“賽象”,要進行一次整體評估。“之前的一次加工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個產品的質量出現了問題,工藝部門、加工部門要對這個產品進行整改。”史航告訴記者,圖紙的標註有問題,導致一個小孔的尺寸偏了幾毫米,這在平常的生產過程中是很常見的問題。“我們及時把不合格項發送到了技術部門,同時抄送了空客的質檢部,又把將要採取的工藝彌補措施也告訴了對方,徵得對方的同意後再進行修改。”史航講到這裏很興奮,他說,“航空企業看中的就是這一點,錯了不要緊,你要把解決方案告訴我,徵得我的設計部門的同意後再進行修改,這個是符合規定的。這次空客質檢團檢查後,在開會的時候重點把這一項提出來,說你們‘賽象’做的非常好。雖然事情不大,但足以說明‘賽象’對於質量體系的這種掌控是非常到位的。”就這樣,“賽象”再次贏得了空客方的認可。
至此,“賽象”已經拿下了空客天津總裝線A320、A350以及空客美國總裝線A320項目。前兩天,“賽象”收到了空客方發來的郵件。“行文中,我們感覺到了他們對‘賽象’的認可,雙方還有進一步合作的空間。對於成績,“賽象人”並沒有滿足,未來給予他們的將是更廣闊的舞臺。
技術不斷創新 “攻佔”傳統、高端、新興市場
從企業創立之始,“賽象”就把技術創新作爲重點,在各個發展階段緊跟技術前進的脈搏,始終踩在前沿上。“賽象”用驕人的成績向我們展示了技術的強大,不但填補了國家輪胎裝備製造業的很多空白,巨型子午線工程輪胎裝備系列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天津市,乃至全國輪胎裝備製造業目前獲得的最高獎項。
目前,“賽象”已經和歐洲市場、全球輪胎公司巨頭實現了合作。對於輪胎行業的新興市場——印度,也已經成功打入。如今,無論是傳統、高端,還是新興客戶市場,“賽象”都有所斬獲。“企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實際上一條腿已經邁出去了。”史航說。對於2014達沃斯論壇,“賽象”充滿了期待,爭取成爲獲選“小巨人”取得參會資格。“希望能夠藉助這個高端平臺多交流、多學習,開闊自己的視野和思路。尤其是在企業的運營層面,包括企業運營管理、質量管理等,給我們提供一些借鑑。我們要像海綿一樣,充分的吸收養分,適應國際巨頭公司的綜合要求,讓“賽象”走的更快、更遠。(記者趙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