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日前結束的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教育部表示將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把體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在學校體育課時增加的同時,全國體育老師缺編30萬以及運動場館的不足卻又成爲發展學校體育難以跨越的障礙。
爲解決這一難題,湖北省武漢市的一些學校開始嘗試利用當地學校的教育資源和體校合作,同時將體校的體育資源提供給普校,這種互利共贏的模式也許會助推學校在體教結合之路上走得更遠。
8歲的程子龍是武漢洪山體育中心少兒體校跳水隊的學生,從一年級起,他就在體校對口的水果湖二小就讀。平時他和其他學生一樣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習,放學後他就回到體校,在完成作業後他還會和其他學生一起進行跳水訓練2個小時,晚上就住在體校,學校有專門的生活老師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這種“二集中”的模式在當地體校很有代表性。洪山體育中心少兒體校校長嚴蓉告訴記者,“我們要首先保證孩子的學習時間,晚上還會安排老師繼續輔導孩子學習,這樣一來,孩子的成績不再成問題,家長也願意把孩子送到我們體校來學習。”
體校學生在水果湖二小學習的同時,體校教練們也在輔導着這裏的體育訓練。男籃小隊員單子駿說:“教練比較注重動作的規範性,有動作做得不好或有犯規的時候,都會跟我們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