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攻擊重心:遊戲盜號轉移到網購消費者身上
詐騙手段:釣魚網站結合電話詐騙木馬劫持
詐騙形式:P2P網貸、貴金屬交易、外匯買賣等
“退款”電話爲餌
釣魚網站盜刷銀行卡
【數據】上半年,360網購先賠收到的近1.3萬例網絡欺詐舉報中,“退款”欺詐佔11.2%,是僅次於網絡兼職欺詐的流行騙局之一。退款欺詐受害人的人均損失高達3760元,遠超1988元的總體平均值,從受害人數量、黑產值到人均損失,均排在第二位。
市民網購商品,不久接到自稱是“賣家客服”的電話。對方表示,由於系統臨時維護升級,購買的訂單失效,需要填寫退款協議辦理退款。市民通過QQ打開對方發來的退款鏈接,並按提示輸入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手機號及短信驗證碼等信息。本以爲是辦理退款,銀行卡卻被盜刷。該類以“退款”爲由,通過電話混搭釣魚詐騙的案例不在少數。
網民的電商賬戶幾乎成了網絡身份ID,通常綁定網銀快捷支付,一旦電商賬戶密碼信息泄露,就面臨網銀被盜刷的風險。360安全專家劉福軍建議消費者重視個人賬號安全,定期修改密碼,並使用安全瀏覽器“網站名片”識別網站真實身份,避免在非可信網站上提交個人信息。
互聯網金融火爆
P2P網貸欺詐猛擡頭
【數據】 360網購先賠服務接到223例投資理財欺詐報案,在各欺詐類型中僅排第八位,但受害者人均損失卻高達9533元,遠超其他欺詐類型,排在榜首。P2P網貸跑路事件頻發,上半年P2P網貸平臺受害人佔各類理財詐騙的61.6%,在互聯網金融詐騙中佔據榜首。
安全專家分析,互聯網金融風頭正勁,信用卡理財、外匯買賣、P2P網貸、博彩投資等各類新型投資方式先後出現。不過,准入門檻低,無監管,導致P2P網貸平臺野蠻生長,魚龍混雜。去年至今,已有百餘家P2P網站跑路,受害者往往難追回資金,損失慘重。
《報告》分析指出,投資者在網上搜索金融理財信息時,往往被一些“加V認證”的空殼網貸平臺矇蔽,從而使得騙子平臺輕易獲取投資者信任,迅速斂財。
安全專家建議投資者高度警惕那些宣稱收益奇高、純資金吸納的互聯網金融投資項目,並認真調查其擔保投資機構的合法資質,以免落入投資陷阱。
隨着網購的普及,木馬犯罪產業也大規模“轉行”,把攻擊重心從遊戲盜號轉到網購消費者身上,利用釣魚網站結合電話詐騙、木馬劫持等手段盜取網購資金。最新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網購安全報告》基於大數據統計分析得出,今年上半年360網購先賠服務共接到網絡欺詐報案約1.3萬例,佔開啓網購先賠服務用戶的比例接近萬分之一。這意味着,每一萬名網購消費者中,就有一個人實際遭遇網購損失。在詐騙形式上,P2P網貸、貴金屬交易、外匯買賣等新型互聯網金融投資詐騙日益活躍,消費者應對此予以警惕。記者姚華
【案例1】
個人信息遭泄32萬元被盜
提醒:跟錢有關賬戶設獨立密碼

日前,有媒體報道,有一位用戶因爲個人信息在網上遭到泄露,導致32萬元資金被盜。昨日,支付寶方面給本報發來回覆表示,5月支付寶已聯合江蘇警方偵破了這起案件,抓獲了犯罪嫌疑人;同時,在破獲案件之前,支付寶已經通過保險公司對用戶的資金損失進行了全額先行賠付。據瞭解,這位被盜用戶是網絡賣家,犯罪嫌疑人實施盜用的賬戶和密碼是買來的。
支付寶安全專家提醒大家,在日常的網絡活動中,需要提升安全意識,所有網絡賬戶儘量不要使用相同的賬戶名和密碼,尤其是跟錢相關的賬戶,務必要設置高安全級別、單獨的密碼。
信息泄露
【案例2】
“畫皮”詐騙盯上公司財務
提醒:切勿隨意轉賬應電話確認

日前,騰訊和廣西警方搗毀一個“畫皮”網絡詐騙團伙,已查證的涉案金額達50萬元以上。被捕後,主犯黃某向警方檢舉了另外一個團伙的信息,廣西警方抓獲另外3名犯罪嫌疑人,查扣了一批作案工具。經過查證,這兩個團伙長期協同配合,盜取一些“公司老闆”以及“供應商”的社交聊天工具,然後僞裝成這些角色詐騙財務人員。騰訊雷霆行動負責人、騰訊互聯網犯罪研究中心祕書長朱勁鬆提醒用戶,任何轉賬要求都應該通過電話進行確認,如果不能確認對方身份,不要隨意轉賬。一定不要隨意透露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尤其是短信驗證碼。對於一些不明鏈接和非官方軟件不要隨意點擊下載。記者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