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本《外交學者》8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軍隊柔性的一面現在,中國處理雲南地震的善後,解放軍一直處於救災第一線:他們率先投入救援,清理廢墟,重建道路。中國官方媒體以此爲例,宣稱建立軍隊不只是爲了打仗,至少在中國是這樣。
過去10年,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大多被放在新軍事技術的背景下討論。不過,非傳統軍隊職能(包括人道主義救援和救災),也一直是重要事項。中國經常遭遇地震、洪水、山體滑坡和其他天災。因此,中國更強調加強救災的組織和後勤方面,以確保反應更加迅速有力。中國官方媒體指出,對人道主義救援和救災的額外關注,包括增加演練和經費,成就了此次對雲南地震“更迅速和有效的”反應。
對於解放軍和武警來說,參加中國境內救災不僅必要,而且也有好處。他們參與2008年汶川地震和今年雲南地震等天災的救援被廣爲報道,激發中國民衆的好感和自豪。
中國逐步參與國外人道主義救援和救災,則可促進解放軍在國外的形象。實際上,中國說服別國相信,其不斷增長的國力是有益的,是中國“證明其未來霸主地位合法”問題的關鍵。迄今,就解放軍參與亞太地區以外行動而言,一直在非傳統領域,特別是聯合國維和和反海盜。在解放軍海外活動中,救援和救災仍然不多,但日益增加——據2013年的國防白皮書,中國已參加自2001年的8次國際救災行動,自2002年的36次國際人道主義救援。
隨着中國繼續對軍隊進行現代化和精簡,可能也尋求增加對國外救援和救災的參與,作爲改善解放軍聲譽的一條途徑,特別是在周邊地區。解放軍參與國際救援和救災,將展現中國軍力發展的柔性一面,可被北京當做其擴軍對地區不是威脅的一個證據。解放軍增加對地區和國際救援和救災的參與,也會增加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國際大國的說服力。
短期而言,中國向國外派出軍隊,特別是遙遠的地區,可能主要是參與此類任務。美國國防部2014中國軍力報告預測,“解放軍的國際接觸會擴大,特別是在維和、反海盜、人道主義救援救災和聯合演習方面”。不過,中國特別感興趣的是在周邊近鄰展示其救援救災實力,因爲那是解放軍能力最強、外交收益最大的地方。(作者香農·蒂耶茲,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