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杭蘭英有着一套獨特的治村方式。
從“事必躬親”到“公共參與”
杭蘭英喜歡身體力行、躬身親爲。她會衝在抗擊颱風的最前線,她把自己當作村裏環境衛生的義務保潔員、第一責任人,只要看到河裏有漂浮物、路邊有垃圾,都會在第一時間停下腳步,找來工具清理。
一次,村裏的一位保潔員因病辭職,新的保潔員還未到崗,保潔工作眼看面臨中斷,杭蘭英自己當起了保潔員,每天沖洗廁所、打掃衛生,直到一個星期後新的保潔員上崗。
杭蘭英的行動,帶動着村裏的每一位村幹部,也影響着村民。
這些年,村裏大大小小的公共事務,從修路、建幼兒園,到河道清淤、農田水利建設,很多都是在村民的共同參與下完成,但凡村裏有需要,大家都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想方設法把事情辦好。
“因爲村裏的事情咱都有發言權。”這是村民們常說的一句話。
無論是村裏新建籃球場、污水處理池的選址,還是村道的拓寬,村文化公園的建設,只要是村裏的大事要事,杭蘭英都請村民共同決策,一起支招兒,把村民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村莊治理中,杭蘭英努力塑造村民的共同意識和平等觀念,她要讓村民成爲村莊真正的“主人”,讓所有生活在祝溫村的人都有強烈的身份感、尊榮感,讓他們覺得自己是祝溫村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目前,算上杭蘭英和一名大學生村官,祝溫村的村幹部共有8人。從1986年杭蘭英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茂桃一直與杭蘭英搭檔。
杭蘭英公正無私、平等公道,讓王茂桃十分敬佩。王茂桃說,自己一直把杭蘭英當成大姐,“因爲有杭書記在,所以才留下來”。
杭蘭英與班子成員的工資由鎮政府統一規定,但祝溫村的村幹部都是“全職”的,除了村裏的工作,沒有其他的“副業”,收入甚至還不如崧廈鎮裏一些制傘廠的工人高。王茂桃曾開玩笑:要是家裏沒有其他掙錢的人,誰在村委裏幹上3年,他家就會成爲低保邊緣戶。
村幹部夏惠芬說:“在村裏幹活,工作時間長,髒活累活也不少,有時我們會有點想法,但看看杭書記,這把年紀還在一門心思爲村裏的發展忙碌,平時也關心照顧我們,我們也就無話可說,就聽杭書記的。”
處處講民主事事講公開
在祝溫村,每個村民都知道,辦事是要講規矩的。
28年來,祝溫村大大小小的工程項目有50多個,總投入超過1780萬元,杭蘭英從未包攬過,不但自己保持零介入,對親戚家屬也堅持零容忍。因爲村裏明文規定:村幹部及親戚家屬不得插手或變相參與本村的工程建設。
早在杭蘭英剛擔任村書記時,她就立下規矩:所有項目資金直接打進公賬,項目建設時再按程序做賬領取。杭蘭英說,這樣做是爲了集體利益,也是保護我們的村幹部,更爲了讓老百姓放心。
“心要明,處事要公。”這是杭蘭英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8年來,村領導班子成員耳濡目染,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維護班子的形象,從不利用職務搞特殊,班子成員自家宅基地至今都是一戶一宅,更沒有違章建築。
農村宅基地審批最觸及村民利益,杭蘭英要求村裏每次建房審批,都需通過民主決策,一視同仁,堅決杜絕藉此“吃拿卡要”。
處處講民主,事事講公開,做事規規矩矩。多年來,村班子靠民主議事,用制度辦事,村每年兩次開展村幹部述職評議,凡是涉及村內的工程建設、土地承包轉讓等重大問題,都會提交村民代表大會和黨員大會討論。
王茂桃說,有時杭蘭英認爲自己考慮得比較周到的事情,在集體討論後覺得經不起推敲而被否定,她也毫無怨言,以集體意見爲重。
與杭蘭英共事過的人,都會對她的處事方式留下深刻印象。村裏的大學生村官阮冬芳說:“杭書記做人做事都喜歡不打折扣,工作中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
這些年,村裏財務收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公道規矩,秉公處事,乾淨幹事,杭蘭英和村領導班子在村民中樹立了好口碑,也贏得了村民越來越廣的信任。村民陳坤校在上海創業多年,從2007年開始先後捐款40萬元,支持村裏的各項建設。他說:“就衝杭書記這個人,這錢捐得放心!”
從“經濟治理”到“文化引領”
整潔的道路、清澈的小河、乾淨的房舍,掩映在田園風光裏的祝溫村,像一幅鑲嵌在虞北平原的油畫,古樸而寧靜。
與很多地方的新農村建設就是大拆大建不同,祝溫村爲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提升村莊整體形象,對全村農房進行整治。
祝溫村也有着良好的民風。多年來,祝溫村實現了零信訪、零違建、零刑事發案。杭蘭英說,新農村建設,歸根結底,是提升人的素質,提高人的境界,“鄉風文明瞭,家庭和睦了,村莊和諧了,各項工作也就上去了”。
祝溫村實施“牆頭開花”工程,把傳統美德、文明新風繪製上牆,讓村民通過通俗易懂的牆繪文化得到文明教育;設立村創業文化陳列室、編寫村歌、制定村規民約,通過各種載體,激發、沉澱村民的鄉愁鄉情;建起“人和文化長廊”、種植信義林,用身邊人、身邊事感召、引導村民。
“以文化人”,彰顯了杭蘭英在村莊治理中的獨特理念。迄今,祝溫村已連續4年開展了“十佳和諧家庭”、“十佳好媳婦”、“十佳好婆婆”、“十佳孝兒女”、“十佳好少年”這“五個十佳”評選。身邊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改造着村民的素養,也在祝溫村塑造出孝道、誠信、友愛、互助、寬容的鄉風民風,在稀釋人與人之間因爲利益而產生的矛盾、牴觸與隔閡的同時,也在上上下下凝聚起了強大的精神正能量。
“我用仁和歡迎你,我帶禮信走萬里……”這是杭蘭英提議,村民們作詞、作曲的祝溫村村歌《祝福溫馨》中的一句歌詞。宜人的環境、淳樸的民風、穩定的治安、怡然自得的村民,今日的祝溫村正呈現着一派寧靜、安詳、和諧的景象。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