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是本市各中小學開學第一天,早高峯交通流量比上週工作日同時段增加一倍以上,不過由於疏導及時到位,道路通行秩序正常。隨着新學年開學,剛入學的新生迎來了新老師和新同學。此外,今年小學的教材也有了新的變化。
三至六年級教材 新學年有新變化
新學年開學,今年小學的教材無論從外觀還是內容上都有了新的變化。
昨天記者採訪了本市的一線教師和教研室的專家,共同解讀新教材的新變化。河北區教研室的邢豔春老師表示,本市市內六區除河西區使用北師大的教材外,其餘均使用人教版的教材。2012年新課改後,一年級和二年級的人教版的教材在前兩年已經有了變化,從今年開始,三年級至六年級的人教版教材也統一有了改變。對於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六年級數學學科,從外觀上看,教材從小本變成了大本,並且上冊從以前的八個單元變成了九個單元,增加了“數與形”的內容,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知識點,另外像增加的“節約用水”等知識點也更貼近實際。邢老師認爲:“新的教材保留了以前的諸如分數乘除、圓、百分數等重點內容,應用題的編排更細緻了,同時把六年級下學期的個別內容調整到了上學期,使六年級上學期教學更加緊湊,方便下學期複習,總體上看,難度和內容的變化不大。”
天津市求真小學的英語教師李曉梅告訴記者:“今年的教材改動去掉了很多過時的東西,更符合當代的實際情況。教材還配有統一的光盤,老師可以用光盤讓學生進行跟讀、觀看小動畫等。”新報記者朱丹
教輔材料扎堆買 家長挑書別盲目
開學第一天,教輔材料扎堆出現在學校門口,家長成了消費主力,少則兩三本,多則十多本,有的攤販準備不足,賣斷了貨。
昨天16:30左右,記者在盤山道小學附近看到,幾輛電動三輪車停在馬路邊,車上擺着各種教輔材料。教材全解、獲獎作文、奧數題庫等幾十種教輔材料讓人目不暇接,幾乎每個攤位上都圍着多名家長。大多數家長手裏都拿着教輔材料,其中一名男子稱,他已經買了11本教輔材料了,花了300多元。男子表示,自己來接孩子放學,看到路邊有賣教輔材料的,就過來看看,這才發現開學第一天賣的材料都是最新版的,剛開學孩子的課業壓力不大,於是就多買些回去給孩子看。
攤主表示,昨天賣得最火的是教材全解,進了200多本,不到1小時就賣斷了貨。
從事了20多年小學教育的薛俊萍老師告訴記者,目前教輔圖書選題同質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彼此抄襲,有的打着新課標的旗號,換湯不換藥,很多知識點也是在“炒冷飯”,對學習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目前學校爲學生準備的材料已經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和知識提高,家長不要盲目幫孩子挑選教輔材料。新報記者王曾
環境
整治校門200米內攤販
昨天,市綜合執法局出動1500餘人次,執法車輛300餘臺次,在學校門前設立150個宣傳點位,開展針對全市學校周邊佔路經營的治理活動。記者跟隨執法人員檢查時,看到中小學門前秩序井然。
此次整治重點是校門外200米內的擺攤設點、佔道經營、隨意張貼懸掛的各種標牌等。集中整治時間爲9月1日至9月5日。從9月10日開始,檢查治理效果。
治安
6000餘民警保安全
市公安局周密部署、全警動員,交管、治安、屬地等部門派出公安民警6000人次,武警900人次,治安輔警1.5萬人次,出動警車2429輛次,確保開學首日中小學校園及周邊治安、交通秩序井然。
交通
早高峯交通流量增一倍
昨天,交管部門啓動三級交通疏導預案,組織千餘名警力投入路面加強疏導,確保開學首日道路交通平穩順暢。
從首日早高峯情況來看,交通流量比上週工作日同時段增加一倍以上,市區中心城區主幹道路,如中環線、南京路、曲阜道、十一經路、衛津路、海河兩岸、快速路等道路交通流量明顯增加。由於疏導及時到位,道路通行秩序正常,未發生嚴重交通擁阻。
孩子開學第一天
爸媽微信玩得歡
新學期第一天,步入校園的大孩子、小孩子們都是怎麼過的?送走孩子的家長們又有什麼心情?
小學孩子初離家爸媽微信曬感傷
“一年級小正太開學啦!看到揹着書包小小的他走在高年級的哥哥姐姐之中,忽然心中感慨萬千,忍不住躲在車裏掉眼淚。我家寶貝變成小夥子了,媽媽不能時刻陪在你身邊,你要慢慢學會成長。”
相信昨天,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新生家長的各種“曬”佔滿,曬孩子、曬老師、曬裝備……不過孩爸孩媽們曬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離愁別緒”。全職媽媽柳女士昨天一上午就發了6條朋友圈,每一條都是在說剛剛上學的兒子。“真的不適應,沒有兒子在身邊,我都不知道要幹什麼。”發完朋友圈,她發現很多孩爸孩媽都有相同的情緒。因爲“開學第一天”這個話題,她和幾個老同學還建了一個“我家有新生”微信羣,互相探討起教育方法來。
初中學校大門口家長建起朋友圈
早晨8:00,隨着上課鈴聲響起,匯森中學的校門已經關閉,但是門外仍圍着不少學生家長。這些都是初一新生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你們家孩子哪個班?”“你們家住哪塊?怎麼來上學?”“今天下午幾點放學來着?”家長們一邊朝學校裏張望,一邊相互討論着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還互相留下了聯繫電話和微信。不一會兒,初一家長的“朋友圈”就自發地建立起來。家長們的話題,也從送飯、買文具,發展到了特長班、補習班……
家長之間的“朋友圈”建立後,還有不少家長開始在學校周圍“探查地形”,哪個小吃攤東西乾淨,哪個飯館能送外賣,哪家店的文具便宜……一一問了個明白,有的家長甚至還和小賣部的老闆拉起了關係,開學第一天就要到了長期的“友情折扣”,拿他們的話講,這是“爲孩子做好充分的後勤保障”。
高中同學初見面網上早就聊過天
“嗨,你是加菲吧?我在咱高一微信圈裏見過你的照片。”樂樂考上了和平區一所高中,昨天首次來此上課卻顯得並不陌生,同學之間雖不曾謀面,竟也能叫出不少人的暱稱。原來假期樂樂登錄了學校貼吧,在此學長們七嘴八舌,把學校裏的學習生活交代得一清二楚。也是在學校貼吧上,有高一新生公佈了一個微信羣號,大家都可以加入,彼此提前聊聊學習和生活等事宜。
樂樂告訴記者,他們這個微信羣有近百人,都是高一新生。雖然大家假期並未見面,彼此卻挺聊得來,遇到難題會來微信上求助,看到好電影、好書籍也會分享給彼此等等,同學之間也慢慢地建立起了友誼。樂樂覺得,大家常在微信羣裏互動,第一天開學也不覺得學校、教室、同學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