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值各校開學之際,昨天上午,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教育部等三部委對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做出全面部署,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校長、副校長同校連任兩屆,原則上應交流,優質學校每年需有不低於10%的教師交流輪崗。
近年來,城鄉間、學校間教師素質和水平的差異已成為義務教育不均衡發展的突出表現,也從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城市的擇校難題。對此,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昨天出臺了《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該意見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校長、副校長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滿兩屆(一般一屆為3年)後,原則上應交流。
此外,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達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年限的專任教師均應交流輪崗。對教師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年限的規定,應與中小學學制學段相銜接。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每學年教師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乾教師交流輪崗應不低於交流總數的20%。
教育部表示,從今年開始,力爭用3至5年時間,實現縣(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的制度化、常態化;2017年,將開展校長、教師流動工作的專項督導檢查。
追問
1.校長老師如何交流輪崗?
劉利民稱,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重點是推動優秀校長和骨乾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職任教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有鎮區和鄉村學校的縣(區),重點推動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交流輪崗;沒有鄉村學校的市轄區,重點推動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交流輪崗;鄉鎮范圍內,重點推動中心學校向村小學、教學點交流輪崗。支持鼓勵各地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區一體化管理、學校聯盟、名校辦分校、集團化辦學、對口支援、鄉鎮中心學校走教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
2.教師切身利益如何保證?
據記者了解,由於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涉及編制核定、崗位設置、薪酬福利等關系廣大校長教師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許多校長、教師雖然有積極的交流意願,但又對長遠的職業發展和家庭安置等存有顧慮。
對此,劉利民解釋,相關部門將通過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進行政策引導。要在編制核定、崗位設置、職務(職稱)晉昇、聘用管理、業績考核、培養培訓、薪酬福利、評優表彰等方面制定優惠傾斜政策,激發校長教師參與交流輪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此外,教育部也在推進『縣管校聘』的改革政策,教師關系歸於縣級教委,由學校聘任,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打破教師交流輪崗的管理體制障礙。據悉,北京市東城區要求九年一貫制學校、深度聯盟學校及優質資源帶上的學校教師、校長都將流動起來。劉利民點評稱,這種學區間流動已經類似教育部提出的『縣管校聘』的方式,令擇校熱大大緩解。
數說教育
今年正值教師節設立30周年,昨天,教育部發布我國教師基本情況。
近1500萬名老師
2013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1476.82萬人。
中小學教師中40歲以下佔55.9%
中青年教師成中小學和高校教師主體,中小學教師中40歲以下佔55.9%,高校教師70%以上是45歲以下。
在校學生2.57億
全國共52萬所學校,2.57億在校學生,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