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8月30日下午,成都大學路一個樸素的家屬院內,林蔭深處的一處兩居室,記者見到了傳奇飛行員、98歲的抗戰老兵張義聲。
客廳桌上攤開了他珍藏多年的寶貝:原中國空軍軍官第12期同學通訊錄、赴美受訓同學錄、空軍軍帽……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滄桑,那張1942年的合影早已泛黃,照片上152張年輕的面孔也已模糊。張老端端正正地戴上他最喜歡的軍帽,似乎又回到了那段難忘歲月……
1937年8月11日,高中畢業的張義聲跨進位於吳淞口附近的上海同濟大學考場。然而,8月13日,日寇的槍炮聲擊碎了他的大學夢。張義聲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14期,1939年1月畢業後,免試進入中國空軍軍官學校第12期。“我在重慶親眼看到了日寇飛機的狂轟濫炸,老百姓那個慘啊,我立下誓言:要從天上把鬼子趕出中國!”張老說。
1942年,張義聲來到美國,學習駕駛當時世界上最爲先進的B—25轟炸機。1943年7月畢業後,張義聲等人被編入由陳納德指揮的中美空軍混合團。抗戰期間,張義聲參加過大小80餘次空戰,作戰軌跡遍及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印緬戰區等地。
1945年5月,張義聲經歷了他最難受的一次飛行:從西安起飛炸日軍據守的黃河鐵路橋。“三架轟炸機起飛,最後只有我回來了。一架飛機被日軍高射炮擊中,飛行員跳傘後被打死。另一架迷航撞山機毀人亡。他們都是我的同期同學。回到基地,看到戰友的遺孀牽着大的孩子,肚子裏還懷了一個,心裏不是滋味。”
抗戰勝利時,當年108名同學只剩下51人。張老1949年回到老家四川榮縣,後來在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做財務工作,直到退休。其間,他隻字不提自己的抗戰事蹟。偶爾夜深人靜,他纔會翻出壓在箱底的寶貝,細細端詳。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時,他將珍藏了60多年的戰袍——皮質戰鬥飛行服捐給了抗日戰爭博物館。
採訪當天,正是老人98歲生日。記者和同去的志願者趕緊買來蛋糕,給老人拍照時,老人拿起那張合影放在胸前說:“我98歲了,當年的同學就剩兩個,今天跟戰友們一起過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