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9·11
博科聖地組織成員
ISIS成員
奧巴馬在上月底的記者會上坦承,美國目前還沒有應對“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IS)的最佳戰略,招致各方批評。在7日的媒體見面會上,奧巴馬卻稱,將發表全國電視講話,闡述美國打擊ISIS的新戰略。奧巴馬的“急智”是危局逼出的高招,還是爲自己解圍的姿態?“9·11”事件已經發生13週年,重複的紀念還在提醒人們,反恐事業依然未完。
奧氏辭舊迎新
2011年,奧巴馬在最後一批美軍撤離伊拉克時稱,“我們留下一個擁有主權,局勢穩定,自力更生的伊拉克。”時隔僅3年,ISIS橫行伊拉克,狂掃中東,甚至有蔓延全世界之勢。在上月底舉行的記者會上,奧巴馬坦承,美國目前沒有應對ISIS的最佳戰略。
當付出4500名美軍士兵生命,花費近7670億美元的代價推翻薩達姆政權之後,美國民衆被告之沒有戰略,奧巴馬肯定會招致廣泛批評。
爲了“恪盡職守”,奧巴馬本月7日通過媒體宣稱,將在10日宣佈反恐新戰略。
據《紐約時報》透露,奧巴馬推出的是一個3年計劃,分三個階段實施:一、空襲;二、在本週組織更具包容性的新聯合政府之後,加緊爲伊拉克政府軍、庫爾德戰士甚至一些遜尼派部落民兵提供訓練與武器。三、摧毀敘利亞境內的ISIS組織。
《防務週刊》的評論直入主題,概括正在形成的“奧巴馬主義”:發動有限的空襲,強化夥伴關係。
這種戰略辭別了以往在也門、巴基斯坦採取的定點清除武裝頭目的策略,也告別了在阿富汗採取的地面部隊行動。
其“新”之處,在於美國不應該單獨行動,必須動員盟友和夥伴採取集體行動,必須調整美國打擊恐怖主義的戰略,轉而與國內有恐怖主義網絡建立巢穴的有關國家進行有效的夥伴合作。
新瓶裝的是舊酒
據報道,美國的新戰略涵蓋經濟、政治和軍事多個層面,美國不僅要遏制ISIS的發展勢頭,還要全面削弱該組織的實力,奪回其侵佔的土地。
在北約峯會會場外,美國已同9個盟國部長交換意見,準備組建“核心聯盟”。本週,國務卿克里將前往中東,組建一個反ISIS的阿拉伯統一戰線,國防部長哈格爾將前往土耳其。
“建立反恐同盟,走多邊主義反恐道路並不是新提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安全與軍控研究所所長李偉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評論,“奧巴馬反恐戰略的核心,是不再重複小布什那套發動反恐戰爭的做法。目前,美國在反恐問題上拿不出新的招數。”
讓盟友採取行動,而美國就不必參與。這種論點並不新鮮。美國新安全研究中心主席理查德·方丹就說“這讓人想起尼克松主義”。
有分析認爲,打擊ISIS的戰略不代表奧巴馬外交政策發生根本改變,因爲奧巴馬還是那個奧巴馬:本性反對魯莽行動和巨大野心,不想犯在利比亞問題上的錯,想讓美國擺脫伊拉克。所有這些都支持奧巴馬在外交政策上持謹慎態度,而不是尋求大膽行事和激進的改變。
願景好但難實現
美方估算,相關的軍事行動或長達3年,但這3年能否取得實質效果,值得懷疑。
想當年,卡扎菲和薩達姆領導下的利比亞、伊拉克政權,反美、反西方,最終在西方的攻擊下無法生存。李偉話鋒一轉:但解決ISIS問題並不容易。“ISIS不是一個國家行爲體,不是國際的一員,不能用應對國家行爲體的那一套做法來應對,無法用國際規則約束。‘基地’組織13年來依然構成威脅,說明武力反恐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建立反恐聯盟就能奏效?未必!
阿盟7日達成共識,表示有必要合作應對ISIS的威脅,但並未說明要與美國進行合作。
“阿盟和美國在打擊ISIS問題上的立場不一樣,各自對ISIS威脅程度的看法並不一致。阿盟的會議是在反恐大趨勢下展現的一種姿態。”中東各國的複雜政治意味着構建聯盟並不容易,李偉說。
“伊朗和敘利亞在解決ISIS問題上都能發揮作用。”李偉說,但奧巴馬政府心態複雜,舉棋不定。“又想借用,又怕促成什葉派興起,既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又讓盟友不滿意。但ISIS的威脅程度,不亞於伊朗和敘利亞。”
在“9·11”13週年之際,還有一個基本事實要了解,恐怖組織並非ISIS一家。就在奧巴馬宣佈建立“核心聯盟”的頭一天,美軍炸死了索馬里“青年黨”頭目,這成了他在北約峯會上炫耀的戰果。問題是,自2007年美軍建立非洲司令部以來,非洲的恐怖襲擊數字不降反升,而且形成了西起幾內亞灣東到亞丁灣的“恐怖之弧”。記者楊子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