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聞背景:市民走出家門,最多步行200多米就有公共自行車的租賃點,可以騎車上班、坐地鐵、接送孩子……如此便利低碳的城市生活將成爲現實。“天津市公共自行車系統”示範項目的設計工作已全部完成,按照規劃,建成後本市將有2000多個自行車租賃點、5萬多輛公共自行車,爲市民打造低碳便捷的都市“慢行系統”。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很多人會在這一天放棄開車,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本期《第一關注》,記者帶您瞭解天津公共自行車系統。

據瞭解,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服務範圍爲外環線以內城區,覆蓋面積爲344平方公里,共佈設服務點2046個、軸傳動公共自行車52660輛、停車樁73625個。系統建設完成後,服務點的平均間距爲460米,爲市民提供24小時通借通還的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
擴展最後一公里
項目規劃設計負責人、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鍾石泉副教授表示:“公共自行車系統不僅能解決‘最後一公里’的交通問題,更擴展了‘最後一公里’。調查顯示,大多數人願意步行5至10分鐘去坐地鐵,但如果需要走更長時間,很多人就會放棄。如果能方便地租到自行車,5至10分鐘的路程就可以讓距離地鐵站3公里以內的市民都願意選擇地鐵出行,比原來的步行範圍擴大了9倍。”
這次,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細節設計處處體現了綠色環保理念:公共自行車使用無鏈條的軸傳動自行車,結實耐用,還不怕風吹日曬;停車樁採用太陽能供電,不僅節能,也省去了引入市政電源的“麻煩”,更重要的是服務點的佈局將更加合理。“公共自行車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設計在全國也是首家。”鍾石泉說。
另外,根據鍾教授課題組前期發放的超過2000份調查問卷顯示,在第一個小時內收費1元以下,是人們普遍能接受的價格。“短時使用適當收費,也有利於抑制不必要的出行方式向公共自行車出行轉化,提高公共自行車系統服務質量,保證系統運營的可持續性。”鍾教授表示,但最終的價格還要通過物價部門覈准。


濱海先行效果好
實際上,早在2010年,公共自行車便亮相濱海街頭,在本市率先探索發展公共自行車。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如今,濱海公交集團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已經逐漸成熟,租賃點數量達到20個,公共自行車日均使用量達600人次左右。
“新區公共自行車首批租賃點更多分佈於核心區繁華路段,選擇了開發區金融街、輕軌市民廣場、輕軌洋貨市場、泰達醫院、塘沽大劇院、大梁子渡口等點位。”新區公交集團工作人員謝婷介紹。點位的選擇考慮到了接駁軌道交通、通達醫院、學校等因素。在開發區金融街站,每天僅早高峯時段,就有約50人次租還車。其中,大部分都是自輕軌市民廣場站下車後轉用公共自行車的上班族。
去年年底,新區第二批公共自行車租賃點投入使用。新站點在考慮填補公交線路盲區的同時,還選擇了公園、體育場等公共休閒場所,讓居民休閒娛樂、健身也能騎公共自行車抵達目的地,提高公共自行車利用率。
“新區自行車租賃系統頭一個小時是免費的,夏季人們租賃自行車非常多,推廣效果很好。同時,實際運行起來也很少出現自行車壞損等情況。”謝婷表示。
今後,新區公共自行車還將繼續增設點位,逐步形成公共自行車點位網絡化,解決居民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

編輯點評:
騎公共自行車,未來或將成爲市民出行的一種時尚,更是人們倡導低碳生活,實現低碳出行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在公共自行車普及後,相關部門也應增加自行車存放點的安全性,並保持城市整潔。另外,以本次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爲契機,改善非機動車存放和騎行環境,鞏固本市私人自行車出行的傳統優勢,將更能倡導合理出行方式。(記者張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