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市衛生計生委結合自身職能,從羣衆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聚焦民生、完善服務,在深化專項整治社區衛生突出問題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措施,拓展服務廣度深度。一是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建立新型醫患服務關係。將家庭責任醫生與居民簽約服務覆蓋到全市所有區縣。基層醫療機構向簽約家庭發放家庭責任醫生服務聯繫卡,提供“健康評估早規劃、健康信息我知道、健康管家在身邊、送醫送藥更貼心、慢病管理更系統”等五方面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截至8月底,全市已建立家庭責任醫生團隊2273個,與居民簽訂家庭責任醫生服務協議70.4萬份,開展上門服務13.2萬人次,其中送醫送藥5.3萬人次,舉辦健康講座3848場次。二是強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管理,促進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將“爲60週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1次健康體檢服務,爲納入社區管理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每季度免費提供1次健康隨訪,向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發放170萬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手冊”工作納入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重點落實。截至8月底,發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手冊94.2萬冊;爲97.7萬名老年人進行了一次健康體檢;提供高血壓患者健康隨訪207.2萬人次、糖尿病患者健康隨訪64.9萬人次。三是強化社區中醫藥服務,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優勢。大力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7類適宜技術培訓和考覈,保證80%社區衛生服務站都有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生。上半年,培訓基層醫生4500餘人。推進中醫“治未病”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在全市二級以上中醫院設立中醫治未病科或康復科,目前已設立了15個。
加強技術培訓和幫扶,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一是加強基層專業能力培訓。啓動了基層醫療衛生人員能力培訓項目,分期分批開展社區管理人員、社區衛生服務團隊、B超、心電圖專業技術人員、全科醫生、社區護士等專項培訓。截至8月,全市共完成社區衛生人員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各類培訓20項,2260人次參加了培訓。二是加強基層服務技術幫扶。開展了“百名醫療專家走基層,踐行黨的羣衆路線”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市屬三級醫院100位臨牀科主任,深入薊縣、紅橋區等8個區縣開展爲期半年的幫扶活動。目前,已開展培訓60餘場,參訓基層醫生超過3000人次。專家們還深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與192名基層醫生結對子、共同出門診,對基層醫生進行點對點、個性化指導。
推廣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居民健康素養。一是開展“關愛市民健康,共享美好生活”健康教育巡講活動。該項工作被納入市委、市政府“20項民心工程”,由全市62家醫療衛生單位的411名專家組建成“健康教育專家講師團”,定期到社區、學校和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健康教育巡講。截至目前,已開展“健康大講堂”精品講座6期、科普講座60次。二是開展關愛市民健康志願服務主題活動。定期組織健康教育專家和醫護志願者深入基層社區等地開展專家義診諮詢、健康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已開展活動8次。
在社會各界和全市基層衛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社區衛生服務在緩解居民“看病難”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居民滿意度不斷提升。今年5月進行的第三方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我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知曉率達到92.30%,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滿意度達到99.44%,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隨訪管理服務滿意度分別達到95.74%和92.78%。
(天津市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報第3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