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運河畔新興城鎮

雙街蘑菇園

羣衆文化活動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中央將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爲一個重大國家戰略,市委、市政府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京津“雙城記”、加快建設美麗天津等做出一系列決策部署,本市北辰區繼續瞄準建設天津北部經濟中心目標,按照城市副中心定位,擴大優勢,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保持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1至8月,全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0億元,增長18%;區級公共財政收入44.9億元,增長24%;固定資產投資560億元,增長23.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0元,增長11.8%;內資到位364.2億元,增長22.3%;外資到位7億美元,增長12%,綜合實力位居全市區縣發展前列。
雙輪驅動 兩翼齊飛
經濟發展碩果累累
“只有經濟發展了,我們纔有更大的財力幹大事情,才能爲老百姓辦更多的實事好事。”北辰區區委書記張盛如說。今年以來,北辰區牢牢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服從服務於經濟發展這個大局,緊緊抓住大項目、小巨人、樓宇經濟、優化環境四項重點工作不放鬆,以財政增收爲核心,以產業園區爲支撐,服務好現有企業保住存量,招大引強選優擴大增量,穩定稅基、涵養稅源,區域經濟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9月23日,北辰區舉行大項目投資合作簽約儀式,總投資178.08億元的39家知名企業落戶北辰,預計全部投產運行後年將新增產值超過570億元。這是今年以來北辰區第二次集中籤約大項目,充分展現了招商引資的豐碩成果。一直以來北辰區堅持把招商作爲經濟發展的源頭性工作,制定出臺全員招商獎勵辦法,調整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先後赴珠三角、長三角及遼瀋地區開展大規模招商活動,千方百計引進大項目好項目。特別是注重承接首都資源,打造京津“雙城記”中的產業高地。截至目前,全區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206個,其中億元項目67個,總投資506.6億元。全面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繼續深耕首都資源。1至8月,引進首都項目75個,總投資183億元,首都項目投資總額佔比達到36%。
“如果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一架飛機的話,工業與服務業就是飛機的兩翼。只有兩翼平衡,這架飛機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北辰區區委書記張盛如說。爲此,北辰區堅持把工業做強,實施千企轉型升級行動,三年投入3億元,推進1590家企業轉型升級,已啓動284家,完成180家、267個項目。整合大紅碗、歐格自行車等破產倒閉企業,建成雙街總部產業園20萬平米,與中關村國際軟件孵化協會,合作共建中關村(天津)可信產業園,已入駐企業30家。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1300億元,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產業佔比達到78.6%,被工信部批准爲裝備製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該區堅持把服務業做大,新增服務業限上企業151家,累計達到939家,實現銷售額1314億元,增長22.8%。啓動建設京津路商貿服務業發展帶,紅星美凱龍項目一、二期年底竣工,實現了該區大型商業綜合體項目零的突破。新開工商務樓宇36.3萬平米,運營樓宇達到74.4萬平米,培育億元樓宇4座,實現稅收6.8億元,增長60.1%。
該區始終堅持科技和金融雙輪驅動、創新發展。日前,北辰區的61個項目被列入了2014年天津市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涉及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多個領域。這批項目科技含量高,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截至目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853家、小巨人企業28家,累計分別達到4173家和275家,“殺手鐗”產品達到14個,10家企業進入全市小巨人領軍企業行列,在全市區縣排名第一。新增6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到67家,9家企業的9個產品被認定爲全市“專精特新”產品。今年6月,全市首家“天交所分中心”在北辰正式成立,同時該區開通了首個融資服務微信公衆平臺,爲600餘家企業融資貸款21億元,同比提高23.5%,在滬深兩市、“新三板”和天交所上市或儲備企業達到25家,中材節能成爲去年以來全市唯一在主板上市的企業。存貸餘額分別增長13.6%和30%,存貸比82.3%,實現存貸雙增。

郊野公園騎行遊

第二模範小學開學

科技小巨人企業
產城融合 宜居宜業 城市化建設突飛猛進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京津聯動發展已正式納入重大國家發展戰略,北辰區作爲天津的北大門,地處京津“雙城記”的核心節點,向南可以承接中心城區功能轉移,向北可以承接首都生產要素轉移,在對接京津兩地優質資源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不過,抓得住的是機遇,抓不住的就只能是挑戰。”區委書記張盛如說,北辰區兩個70平方公里區域開發建設孕育巨大潛力,只要我們抓住這些有利契機,完全有條件在新一輪競爭中搶佔制高點、贏得主動權。
今年以來,北辰區全力推進東至京津塘高速、南至普濟河道、西至京津公路、北至津保高速,總面積70平方公里的京津城際地區綜合提升工程,完成“一控規兩導則”、城市設計和交通、公共服務設施、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確定了“美麗天津示範區、綠色產業創新區、北部中心活力區”的發展定位和“兩廊、兩軸、兩片區”的空間佈局。春植綠化154萬平米,關停搬遷重型和危化企業13家,完成地上物拆遷36萬平米。同步推進15個地塊開發和招商引資,與金橋集團、北京金融街等多家大型企業達成合作意向,該片區將建成“產業集聚、商業繁榮、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產城融合、充滿活力”的天津北部經濟中心核心載體。
位於該區域的北辰郊野公園,是目前我國平原地區最大的郊野公園,全長28.5公里,永定新河、新引河穿行其間,兩河三堤蜿蜒而行,大綠、野趣、生態、親水特色已經規模顯現,目前建成的是一期工程,佔地15平方公里,完成綠化1.5萬畝,栽植喬灌木266萬株、地被水生植物435萬平方米,彰顯出綠意盎然、生態宜人的郊野韻味效果,成爲美麗天津“北大門”上一顆璀璨明珠。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既是加快區域發展的潛力所在,也是我們必須破解的重大課題。”區委書記張盛如說。記者瞭解到,今年北辰區加快推進城中村、示範鎮建設,共完成各類拆遷148萬平米,重新啓動宜興埠舊村改造,新開工工農新村、李家房子二期等27萬平米還遷房,累計在建還遷房374萬平米,87萬平米主體竣工,大張莊一二期55萬平米還遷入住。
“從這房子開始挖地基起,我隔一段時間就來看看,眼瞅着樓房一點點就起來了,這不我就琢磨着是不是蓋樓速度會更快了,全家人都盼着能早點還遷入住呢。”在北辰區宜興埠鎮二餐具還遷房地塊,記者遇到了來看房屋建設進展的村民趙恩利。“這次趕上城中村改造,對我們來說是件大喜事。改造後我家的居住面積比以前將近翻了一倍,日常生活上肯定更舒服了。以前一直盼着能改造住新樓,終於等來了這一天……”據瞭解,預計這個地塊將於明年年底前驗收完畢實現還遷。老百姓們都期盼着新樓建起來,居民的生活環境就能和市區“看齊”了。此外,距離二餐具還遷房地塊僅百餘米就是正在建設中的地鐵五號線工程,從小區到地鐵站只需幾分鐘的距離,將來,居住在這裏的老百姓不僅生活環境將得到改善,出行環境更是便捷,一下子拉近了與市區的距離。
同時,北辰區着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外環調整線、志成道延長線、西北聯絡線、大北環鐵路等市級重點工程,投入專項資金6億元,全面實施排水設施改造工程,完成6處重點積水片區管網改造,建成5座泵站,城市防汛排瀝能力由2012年的每秒38立方米提高到每秒115立方米。強化電力保障功能,兩年來新建在建變電站10座,數量和規模均居全市之首。
天藍水清 永續發展
環境面貌日新月異
建設美麗北辰,生態環境建設首當其衝。良好的生態環境,直接關係到羣衆的生活質量,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
今年,北辰區制定落實美麗北辰建設實施方案,投入4.8億元,加快美麗北辰建設,從治理大氣污染、河道污染,清整村莊垃圾、社區環境,實施綠化生態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改善全區的生態市容環境。被評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
該區堅持“標準高、力度大、持之以恆”的10個字標準,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市容環境擺在突出位置,紮實推進“四清一綠”行動。把治理大氣污染作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中之重,深入推進結構性減排。
在金錨集團車間裏,以往用煤進行加熱的裝置都已經拆除,通過煤改電、煤改氣,企業真正實現了生產的“無煤化”。“開始進行煤改燃的時候,我們真的是貼錢來做,畢竟鋪設管道、燃氣都是成本,但這畢竟是大趨勢。”總工程師李士森感慨不已,“改用清潔能源後,二氧化碳減排幾千噸,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今年以來,該區完成54臺燃煤設施改燃和2座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18處煤場全部實現搬遷轉移或消塵苫蓋,1萬餘畝秸稈粉碎還田。嚴格監控企業達標排放,落實煤炭用量削減指標,提前完成“十二五”落後產能淘汰任務。強化環保標準硬約束,敢於向污染“亮劍”,重拳整治破壞生態環境行爲,行政處罰污染企業82家、關停取締38家,各類污染物排放大大減少,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今年以來,北辰區完成永青渠、中泓故道、郎園引河治理任務,建成大雙、雙青兩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由每日16萬噸提高到24萬噸。加快建立“戶集、村收、鎮運、區處理”垃圾清運系統,創建清潔村莊20個。將37個未設居委會的社區全部納入居委會管理,新建社區實行居委會籌備組制度,實現了全區居委會管理的全覆蓋。投入1.6億元,實施了20箇舊樓區改造,9月底前可全部完工,加上前兩年完成的52箇舊樓區,全區累計投入3.5億元,基本實現了舊樓區改造的全覆蓋。真正做到環內要按中心城區標準實施管理,環外也要逐步向環內看齊,爲美麗天津建設作出新貢獻。
同時該區啓動了新一輪生態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編制完成林業發展規劃,構建以公路、河道、園區、示範鎮綠化爲重點的林網體系。完成外環線綠化帶提升改造任務,全區新增和提升城市綠地188萬平米,造林綠化8501畝,完成市下達任務量的2倍,全區農村林木覆蓋率達到25.6%,被評爲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
增進福祉 爲民惠民
民生改善凸顯和諧
北辰區堅持把羣衆滿意不滿意作爲檢驗工作的最高標準,請羣衆參與,讓羣衆評價,受羣衆監督,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使羣衆長期受益。
“以前下了劉園地鐵站再去北倉沒有直達公交車,需要坐回勤儉道站倒865,至少花半個小時,打的又覺得太貴。現在開通了735路,到北倉只要10多分鐘,方便!”家住紅橋區的居民小高對記者說,“你看現在地鐵口的黑的也少多了,交通暢快不少。”“我以前騎自行車上學,每天早晨6點就得起牀,路上大概40分鐘,如果趕上颳風下雪,起的還得早。現在村裏有了721路公交車,10分鐘就能到學校了,颳風下雨也不怕,全村同學都特別高興。”家住後丁莊村的雙口中學學生安健鵬談到新開通的公交車難掩心中喜悅。據瞭解,北辰區在農口區縣率先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兩年來投入6000萬元,先後收購全區17條客運班線和57部客運班車,新開和優化44條公交線路,線網覆蓋全區95%以上的行政村,被評爲全國道路運輸工作先進單位和國家道路客運安全年先進單位。出行成本降低50%,僅此一項,就爲城鄉居民節約出行費用達1500餘萬元。線路跟着羣衆需求走,真正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最終把城鄉公交車開成老百姓的“幸福快車”。
北辰區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把75%以上的財力投入民生領域。“今年我們要盡心竭力改善羣衆生活,高標準實施20項民心工程,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鄉居民。”區委書記張盛如說。
持續加大社會事業投入。教育條件和質量進一步提升,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提升工程、義務教育學校和高中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工程,建成教育信息化中心、秋怡小學、雙街第二模範小學和3所幼兒園,建立全市首家教育雲平臺數據中心,率先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醫療衛生體系不斷完善,市第二兒童醫院主體竣工,代謝病醫院啓動建設,新建區疾病控制中心,區婦幼保健中心主體封頂,其規模和水平均在全市區縣領先。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實行“一卡通”和“醫指通”服務,緩解羣衆看病難問題。文化惠民工程紮實推進,成功舉辦“大地情深”羣星獎獲獎作品全國巡演暨“天穆杯”全國第四屆小品展演活動。連續9年舉辦和諧大舞臺活動,羣衆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文化品牌活動長效機制被評爲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
盡心竭力改善羣衆生活。落實農民增收計劃,多渠道促進就業,建成區就業培訓基地和創業服務中心,推進鎮街勞動保障工作站標準化建設,完善區人力資源數據平臺系統,開展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培訓農民6429人,新增就業1.2萬餘人。新建7個老年日照中心和3處社區配餐中心,殘疾人和養老保障體系日趨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