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國慶節假期剛過,有不少人“炫耀”:假期就宅在家裏,享受安靜生活。不過,宅在家裏的人,很多都每天與手機爲伴。甚至中年人、老年人也已經加入了“手機依賴”的隊伍。在節日期間,新報記者通過對百餘名幼兒園至初中的孩子及其家長進行調查發現,90%以上的家長迷戀“刷屏”,而80%以上的孩子“討厭爸媽老玩兒手機”。
記者選擇了100餘位孩子家長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家長在等孩子放學、陪孩子在外吃飯甚至是孩子在遊戲時,都在玩兒手機。被調查的家長,90%以上承認:“自己依賴手機,只要有時間就看看手機。”家長們用手機主要就是“刷朋友圈”、上手機QQ或是微信聊天,有時也玩兒遊戲或是上網看新聞。60%以上的家長每天下班後用手機的時間超過兩小時。30%的小學生反映:“我寫作業時,爸媽在玩兒手機,我就不高興。”40%的小學生反映:“爸媽在吃飯時也看手機,我說話他們都聽不見。休息在家,也是手機不離手。”70%以上的被調查中學生反映:“我們並不喜歡爸媽把我們的照片發上網,侵犯我們隱私。”90%以上被調查的孩子反映:“爸媽睡覺前都是在看手機。”這次調查選擇的20多名幼兒園的小朋友最大的願望都是:“希望爸爸媽媽陪我玩兒,給我講故事,不要老拿着手機。”
40多歲的宮先生有個7歲的女兒在育嬰裏小學上學,他說:“以前,我特別喜歡拍女兒的生活照傳到朋友圈,後來就發現,女兒有時候和我搶手機。孩子說我愛手機,不愛她,我才明白,孩子更希望家長陪她玩兒。”在這次調查中,絕大多數中小學生對父母的不滿還表現在:“爸媽天天玩兒手機,卻不許我玩兒。爸媽說玩兒手機會影響學習,會影響視力,那他們爲什麼天天玩兒呢?”不少孩子對於家長玩兒手機也有很大意見,有孩子說:“媽媽晚上遛彎的時候都在看手機,還要我幫她看着路。”也有的孩子說:“爸媽嫌陪我太煩,也就不管我玩兒手機了,一個晚上,我們三口人每人一個手機,誰都不說話。”
別讓手機傷害了感情
天津宜童心理行爲研究中心主任張原平說:家長把時間花在玩兒手機上,不僅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容易讓孩子過早沉溺手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玩兒手機不顧孩子,孩子覺得被忽視,感覺家長對自己漠不關心,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性格,不願和別人交流溝通,致使孩子不能健康地發展,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家長過度關注手機,很可能忽略孩子的需求和行爲,甚至可能造成孩子意外傷害,所以,家長應該糾正這個不良行爲習慣,用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