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走進廣袤的鄉村田野,滿眼碧綠,空氣清新,周遭的環境讓人陶醉。整齊劃一的民居,鬱鬱蔥蔥的行道樹,爭奇鬥豔的花朵,還有那設施先進的各式生態莊園以及幸福的村民……希望的田野上躍然而出一幅幅美麗嶄新的鄉村畫卷。
自2005年以來,我市實施了以村莊基礎設施“六化”、公共服務設施“六有”建設爲主要內容的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由此拉開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序幕。2013年,貫徹市委、市政府美麗天津建設的決策部署,啓動了文明生態村“升級版”的美麗村莊建設和美麗天津一號工程的清潔村莊行動。到今年年底,我市將累計建成文明生態村1125個、美麗村莊301個、清潔村莊2000個。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市農委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不斷提升創建標準、豐富創建內涵,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依靠廣大農民羣衆,整合各部門資源和社會各界力量,強化措施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進入了加快建設、加快發展的最佳時期。
認真謀劃紮實推動 探索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新常態”
一村一策,規劃引領。近年來,市農委先後編制了《天津市新農村建設佈局規劃》、《天津市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等重點規劃,推動區縣編制了區縣域垃圾處理體系規劃、污水處理體系規劃,作爲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的遵循。同時,強化對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制定了《文明生態村規劃建設導則》、《美麗村莊規劃建設導則》、《清潔村莊行動導則、指南》等指導性文件,作爲指導規劃編制的重要依據。強調規劃編制要高標準、高起點,要求每一個文明生態村、美麗村莊都要高水平地編制創建規劃,每一個清潔村莊都制定“一村一策”的實施方案,要求規劃立足村莊特色、塑造鄉村魅力,不搞大拆大建,體現“留得住鄉愁、記憶中的故園”。注重規劃編制上下聯動,組織專家對清潔村莊每個村的規劃進行指導,對美麗村莊項目建設方案逐一現場覈查,要求規劃與農民羣衆“見面”,確保規劃起點高、接地氣、能落地。
工程創建,質量爲本。堅持質量第一的理念,始終把高質量建設作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着力點。市農委嚴格制定了《文明生態村創建參照標準》、《文明生態村創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指南》、《美麗村莊項目建設施工建設標準》、《清潔村莊行動市補垃圾污水項目基本建設標準與建設要求》等規範性文件,確保各項建設有章可循。並委託專業技術部門對建設過程的關鍵環節進行督促檢查和技術指導。通過向羣衆公開公示、規範工程建設標準、明確招投標程序、推廣典型經驗、舉辦培訓班等措施,強化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嚴格項目竣工驗收,卡死最後“閘門”,以嚴格的考覈驗收保證工程質量,對不合格項目抓好整改。文明生態村創建、美麗村莊建設、清潔村莊行動每年納入市政府20項民心工程,通過嚴格質量管理,切實把“民心工程”建成“放心工程”、“滿意工程”。
強化管理,制度先行。堅持村莊管理常抓不懈的理念,市農委制定下發了《建立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護機制的指導意見》、《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護機制工作標準和考覈辦法指導意見》、《清潔村莊生活垃圾分類獎勵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指導村莊長效管護機制建設。加強村莊保潔員隊伍建設,按照5%。的人口比例配置了村莊保潔員,實現了村莊保潔員的全覆蓋,切實實現了村莊環境衛生“有人管”。與此同時,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強化農民羣衆的環境衛生意識,引導農民羣衆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讓農民羣衆主動參與和自主管理村莊,自覺建設好、維護好共同的家園。
羣衆滿意,最高標準。堅持以政府爲主導,以農民羣衆作爲創建主體,調動廣大農民羣衆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把農民羣衆的滿意度和參與率作爲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從文明生態村到美麗村莊建設,再到清潔村莊建設,從項目動議,到建設施工、到項目驗收等整個過程,都堅持尊重農民意願,讓羣衆參與進來,充分保障羣衆的知情權與參與權,真正體現主體作用,使農民切身感受村莊變化,使其真正成爲工程的建設者、管理者和受益者。文明生態村、美麗村莊建設,堅持農村民主議事程序,開展創建計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集體決策,項目預算、決算公開公示,讓村民代表全程監督建設過程,切實把好事辦好。
整合資源,合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綜合性強,資金投入量大,涉及範圍廣,在工作推進中,市農委注重整合各部門力量、各方資源,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市委組織部、市商務委、市財政局、市水務局、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市新聞出版局、市衛生局、市體育局、市市政公路局、市郵政管理局、市電力公司等部門在推進農村各項公共設施建設的同時,將項目和資金向文明生態村、美麗村莊傾斜。市農委與市財政局緊密配合,認真抓好各項組織推動工作,嚴格項目、資金管理。各區縣認真抓好各項建設任務的落實。形成部門齊抓共建、市與區縣上下聯動的良好工作氛圍。
完善機制,提升水平。市農委把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作爲確保高質量完成任務的重要手段,建立了工作例會制度、工作報告制度、工作督促檢查制度、工作推動制度、考覈獎懲制度,暢通信息溝通機制,強化日常工作的督導。制定了日常督促檢查考評辦法,採取“明查與暗訪相結合、以暗訪爲主”的方式,對村莊項目建設情況進行日常督查。組織區縣、鄉鎮、村相關人員參加專題業務培訓班,提高各級幹部的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定期組織互比互學互看活動,交流工作經驗,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務實創新主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以村莊基礎設施“六化”、公共服務設施“六有”爲標準內容,以美麗村莊建設和清潔村莊行動爲主要抓手,市農委認真部署,主動服務,大力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村莊基礎設施顯著提升。加強村莊道路硬化、街道亮化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村內道路硬化2948公里,里巷街道硬化3337公里,修建地下排水管道2215公里,安裝路燈6.8萬盞,解決了美麗村莊農民羣衆“夜晚、雨天出行難”的問題。加大清潔能源推廣應用,在村莊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7.1萬臺,太陽能路燈3.8萬盞,建設戶用沼氣4.6萬戶。大力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和管網入戶工程,解決了320萬農民飲水不安全問題。大力推進農村電氣化建設,遠郊五區縣全部達到電氣化縣標準,建成電氣化村2309個。村莊硬件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高。
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顯著提高。以村莊“六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爲主要內容,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覆蓋,建成了一批滿足羣衆基本性、便利性、公益性、保障性等公共服務設施。黨員活動室、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村衛生室、村郵站基本實現了村莊全覆蓋,同時建成連鎖化便利店2566個。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爲農民羣衆開展文化活動、就近就醫、購物、通郵等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保障,改善了村莊基本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
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圍繞垃圾收集、運輸、處理三個環節,加快垃圾設施配備,村莊配備垃圾桶24.85萬個、垃圾週轉箱486個、垃圾運輸車1268輛,垃圾處理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開展以整治村莊街道環境、農戶庭院環境、清掃清理衛生死角爲主要內容的環境集中清整活動,集中出動各類車輛、機械22萬臺次、人工70多萬人次,清整陳年垃圾105萬噸,拆除各類私搭亂建5萬多處。建立了村莊長效管護機制建設,配備村保潔員2萬多人。村莊環境衛生常態化、規範化管理初步形成,村莊環境面貌不斷改善。
村莊生態環境明顯優化。大力開展村莊污水治理工作,採取鋪設污水處理管道、建設污水處理站和利用生態塘、三格化糞池、單戶或聯戶建處理設施等簡易處理相結合的方法,着力解決農村污水難題,完成建設污水處理站20座,鋪設污水收集管網498公里,整治坑塘2300多個,加快村莊旱廁改造步伐,改造村莊公廁2150多座,污水處理水平顯著提高。開展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綠化,鼓勵農民在庭院內植樹種花,見縫插綠,村莊植樹9萬多畝,村莊生態環境不斷提升。
農民環境意識明顯加強。環境改變促進了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生活居住硬件環境的改善促進了農民羣衆思想意識和行爲習慣的提升,通過加強教育引導,農民的愛護環境意識不斷提高。美麗村莊建設堅持民主議事程序,建設成果惠及農民羣衆,提高了村級班子在羣衆中的威信,鞏固了黨羣、幹羣關係,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得到夯實。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了基層民主整治建設,促進了鄉風文明、社會和諧。
因勢利導搶抓機遇休閒農業再上新水平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已成爲天津市休閒旅遊業和郊區縣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農委結合美麗鄉村和現代都市型農業建設,以農民增收爲落腳點,以拓展農業功能、提升現代農業建設水平爲抓手,不斷完善思路,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因勢利導、搶抓機遇、創新舉措,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爲我市休閒農業再上新水平和旅遊產業提檔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2013年,全市休閒農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4.17萬人,帶動農民就業人數超過23.3萬人,接待遊客數量超過1213萬人次,實現農副產品銷售及旅遊綜合收入26.3億元,較2012年增長31.5%以上。
以精品線路帶動休閒農業發展。以整合休閒農業資源爲出發點,以打造休閒農業項目爲基礎,以主幹交通網絡爲骨架,以完善基礎設施爲依託,以規範管理和高效宣傳爲保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交通便捷、服務完善,產業兼顧、功能多樣,內涵豐富、動靜皆宜的原則,將天津農業和農村的特色資源、特色文化、特色活動、特色風情進行深度挖掘和合理開發,市農委規劃了9條風格各異的休閒農業精品遊覽線路,構架起天津休閒農業發展的整體脈絡。9條精品線路分別規劃爲山野養生遊、農家探奇遊、溼地泛舟遊、科技尋趣遊、文化創意遊、濱海漁家遊、低碳休閒遊、四季生態遊以及農耕體驗遊。在每條主精品線路下,根據目標客源出發地的不同,選擇景點內容的不同,以及遊覽時間長短的不同,又細化爲若干條1-3日遊線路。以精品線路建設爲依託,重點提升休閒農業發展的整體環境和公共服務能力,達到串點成線,以線帶面的目的,形成不同類型和風格的休閒農業產業聚集區。通過規劃引導、宣傳推動、基礎設施提升、品牌宣傳推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支撐服務體系建設,營造休閒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創造休閒農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帶動休閒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大力改造提升農家樂、漁家樂接待設施。在精品線路規劃的基礎上,市農委與金融機構展開合作,對農家樂、漁家樂經營戶提升改造貸款進行貼息。引導經營戶對餐飲、住宿、衛生、環境等接待設施進行改善提升,提高接待品質與檔次,爲遊客營造安全放心、舒適愉悅的休閒環境,增強休閒農家的消費吸引力和承載力。
全面提升改造一批休閒農業精品項目。通過財政資金引導與扶持,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範性的休閒農業精品項目。一是基礎設施提升改造:主要包括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標誌牌、環境美化綠化、景觀景點建造、遊樂活動設施建設、環境改善設施等,農家樂(漁家樂)聚集村重點對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垃圾焚燒或無害化處理設施以及洗滌烘乾設施進行補助。二是軟件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業務培訓、人員素質提升、產品創意開發、文化挖掘、科普教育、特色農產品開發、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等內容。三是品牌影響力提升:主要包括宣傳推介、廣告營銷、活動策劃、品牌建設、規劃制定等內容。
全面扶持一批休閒農業推介項目。對具有全市或地區影響力的休閒農業推介項目給予支持,主要以獎代補方式對區縣已經具備一定影響力的項目給予補助,促使其做大,做出品牌,提升影響力,營造休閒農業的活躍氣氛,提升休閒農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全面開展市級示範典型創建。通過樹立典型,輻射帶動更多的休閒農業經營主體提升品質。通過建立標準和考覈目標體系,開展自我創建工作,然後組織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考覈評定,認定一批具有發展前景和休閒農業產業特色的示範典型,並給予一定扶持和獎勵。在總體宣傳、活動策劃組織、項目儲備、規劃設計和申報國家榮譽方面給予一定傾斜,通過典型示範,引導休閒農業健康有序發展,爲市民休閒提供品牌支撐。
常州村
常州村根據景觀特色,先後推出了農家休閒遊、生態觀光遊、地質科普遊、紅色教育遊四大專項旅遊產品,開展當一天山裏人、當一天八路軍、山間走馬、山根垂釣、山果採摘、篝火晚會、山野燒烤、卡拉OK等參與性旅遊活動。常州精品村建設將依託主要道路及河流形成集中展示“第一村”的發展帶,串聯文化、商業、休閒、娛樂等功能與特色空間,形成村莊發展的主要骨架,將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相結合,通過環境提升、建築提升、設施提升、功能提升,彰顯薊縣新農家的地域風貌和人文特徵,打造風景如畫、人文獨特、景觀多樣的薊縣休閒度假“第一村”。
小穿芳峪村
小穿芳峪村制定了符合自身的“一個定位,兩大支柱,三種幫扶,四項目標“的整體規劃。一個定位:即建設以“鄉野公園”爲主題的生態文明特色旅遊村,凸顯出小穿芳峪村的特徵和資源優勢。兩大支柱:建設“鄉野公園”以發展園林和特色旅遊兩大產業爲支柱。三種幫扶:戰略幫扶,資金幫扶,經營管理幫扶。發揮國有企業的優勢,制定了四項目標規劃,使小穿芳峪村實現“富、美、強、硬”。百姓生活富起來,村民承包土地也全部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統一經營。
南辛莊村
大鹼廠鎮南辛莊村歷史悠久,環境優美。位於京津之間武清段運河的重要水利樞紐八孔閘旁,有美麗的運河從村西南經過,該村的特色是大膽嘗試公司化村莊管理新模式,成立南辛莊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大力促進休閒旅遊產業發展,越來越精細化,篩選、清洗、烘焙、研磨、兌漿、攪油、提取、沉澱、過濾、分裝等生產流程清晰明確,不斷美化村莊環境。2014年,市農委將給予南辛莊村重點休閒農業項目扶持,繼續提升其環境設施,爲遊客營造良好的休閒環境,打造北運河休閒精品觀光線路上的一顆明珠。
水高莊園
水高莊園以生態農業景觀爲內涵,集觀光旅遊、現代農業示範、科普教育、住宿餐飲、商務會議、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農業生態旅遊景區,同時也是學習農耕文化、遊覽田園風光、體驗農家生活、放鬆疲憊身心的理想場所。2014年,爲滿足遊客多方位需求,豐富休閒觀光旅遊農業業態,投資5000萬元新增水高莊園繽紛水世界項目,滿足了遊客夏季親水嬉水的要求,爲遊客提供了一個消暑納涼的好去處,同時也將成爲園區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提升了水高莊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樹立了我市休閒農業發展的典範。
崔莊村
天津市濱海新區太平鎮崔莊村內以百年冬棗樹爲特色,整個村莊被棗園環抱其中,環境清新、自然、鄉野。以此爲依託,大力打造濱海皇家棗園,崔莊古冬棗林是明朝古果樹的實物遺存。自2008年至今,投資9000餘萬元建設了皇家棗園驛站、古戲樓、冬棗博物館、農民書畫苑、荷花塘、垂釣園、古冬棗園核心採摘區、農家院、農耕競技場、都市小菜園、藍莓採摘園等。崔莊村以古冬棗樹發展休閒農業,以小產業做出了大文章,依託崔莊古冬棗打造具有古棗園採摘、休閒、度假、垂釣、觀光、旅遊、吃住農家爲一體的魅力鄉村。
沙井子三村
沙井子三村截止目前,已累計投資2.04億元,完成了入口服務區、農業示範區、觀光采摘區、生態休閒區等5個功能區建設。建成休閒農莊、溫泉城、太空蔬菜展示園、風電觀光塔、玫瑰園、親水平臺、休閒碼頭、賽馬場、暢遊灣垂釣園等項目。園區佔地1000畝的日光溫室,種植了草莓、人蔘果、甜瓜、西紅柿等各種果蔬。2014年將重點建設遊客接待中心、兒童遊樂園、生態停車場擴建、新建智能溫室等建設項目。園區建成後,實現帶動農民520戶,解決800農民就業,將成爲新區南端現代農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