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在京召開的對口支援西藏工作20週年電視電話會議,評選表彰了20年對口支援西藏工作中涌現出的60名先進個人。本市第七批援藏幹部苗振立、第五批援藏幹部王西墨、第四批援藏幹部孫佔軍榮獲“全國對口支援西藏先進個人”稱號。
1994年,中央召開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選派幹部人才支援西藏的決定。自1995年以來,本市共選派了七批350名援藏幹部,他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肩負組織重託,帶着海河兒女的深情厚誼,以發展西藏、穩定邊疆、造福羣衆爲己任,繼承和發揚“老西藏精神”,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爲西藏發展和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展現了天津援藏幹部的良好形象。
苗振立:妙手仁心守護藏民健康
北辰區中醫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苗振立,自2013年8月在丁青縣人民醫院擔任臨牀醫師以來,以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讚許,被藏區百姓譽爲“健康守護神”。
2013年11月18日晚,一名孕婦因胎盤早剝、子宮卒中、自發性子宮破裂,導致失血性休克,胎死宮內。苗振立接到電話後,第一時間投入搶救工作。由於醫院既沒有血站和穩定的血源,也沒有子宮切除的經驗,手術需要冒極大風險,但轉到昌都地區人民醫院,路程最快也要8個小時。爲了藏族同胞的生命,苗振立毅然走上了簡易的手術檯,經過4個小時的生死爭奪,使患者轉危爲安。
進藏近一年來,苗振立共接診病人近千例,實施大小手術260餘例,處理分娩600餘例,處理胎盤早剝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等疑難病例200餘例,成功將16名患者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
在手術之餘,苗振立經常思考如何才能讓先進的醫療技術留在藏區。爲了引導藏族百姓樹立健康就醫、及時就醫理念,苗振立通過漢藏語對比記憶的方法,掌握了藏族常用語。他跋山涉水,頂風冒雪,足跡遍佈丁青縣13個鄉鎮,將科學醫療知識和健康理念送進千家萬戶。
王西墨:讓生命之花在雪域高原重新綻放
2007年6月,現任南開醫院院長的王西墨作爲本市第五批援藏幹部,到昌都地區人民醫院擔任副院長。在他的領導和帶動下,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裏,昌都地區人民醫院的規範化、專業化建設水平有了長足發展,醫療衛生隊伍的醫護技能水平顯著提高。2012年,他的先進事蹟被錄製成電視片《天邊不再遙遠》,作爲100部優秀黨員教育片之一,在全國進行展播。
爲了儘快改變昌都地區人民醫院的落後現狀,王西墨和其他援藏幹部反覆研究論證,尋找工作的突破口。對醫院機構設置進行了大膽改革,實現了外科二級分科;主持建立昌都地區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常規辦法;完善醫院設備、耗材、藥品使用申請流程……
除了每天大量的管理工作,王西墨主動向醫院黨委提出兼任外科主任,自願承擔起外科的全部業務,有時每天最多時僅膽囊切除手術就要做20多臺。
對於援藏工作,王西墨感慨地說:“看到一朵朵生命之花在雪域高原重新綻放,我無怨無悔。”
孫佔軍:缺氧氣不缺志氣,氣壓低標準不低
現任河西區區政府辦公室主任的孫佔軍,在2004年6月至2007年7月,擔任昌都地區丁青縣委常委、副縣長。
“選擇了援藏就選擇了奉獻、選擇了付出。”三年間,孫佔軍一心撲在工作上,深入學習政策,刻苦鑽研業務,堅持深入基層,他與縣裏的同志一道,乘車、騎馬、徒步,穿行於高山峽谷之間,走遍了全縣13個鄉(鎮)、64個村(居),與當地羣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離開丁青已有7個年頭,但他和當地幹部羣衆依然保持着聯繫。
“援藏爲什麼、在藏幹什麼、離藏留什麼?”面對丁青縣相對滯後的發展狀況,作爲分管城鎮建設工作的副縣長,孫佔軍緊緊把握工作重點,把小城鎮建設作爲落實西部大開發、發展地方經濟、改善農牧民生活的重要任務。
“缺氧氣不缺志氣,氣壓低標準不低。”在他的大力推動下,丁青縣小城鎮建設健康發展,形成了以縣城爲中心,尺牘鎮、色扎鄉、覺恩鄉等爲次中心的小城鎮建設網絡體系,成爲藏東317國道沿線的靚麗風景。
作爲天津援建項目的具體負責人,孫佔軍爲項目篩選、項目建議書編制做了大量工作。在他的組織推動下,本市援建的總投資1200萬元的農牧民培訓中心和教職工週轉房,克服了高原施工的種種困難,保質保量如期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