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這些天,首次以全景模式呈現五大道形成發展的紀錄片《五大道》正在央視熱播,細心的觀衆常能在片中聽到五大道上馬蹄、馬鈴的聲音,聽到天津曲藝的韻味……您知道嗎,《五大道》的配樂是由天津大學兩位理工科出身的校友爲其量身定做的,其中一位還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其中學時代就是在馬場道上的新華中學度過的。
兄弟倆創業結緣北洋藝術團
《五大道》的音樂製作公司是北京沐肆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公司的兩位負責人高寶喜和王同都是天大2000級畢業生。兩人在校期間都曾是天大北洋藝術團的成員,高寶喜擅長西洋打擊樂,王同則精於長號。“我們在訓練和演出中成了好朋友。”高寶喜說,王同因爲在校期間和音樂製作公司有聯繫,畢業後直接入行,他則在工作兩年後加入了王同的公司。
“之前對這個行業完全沒有接觸,進入公司後從點滴學起,後來我和王同一個成爲公司的音樂總監,一個成爲錄音總監。”高寶喜說,事業上的成功以及對行業的瞭解讓哥兒倆有了創業的想法,於是一系列由兩人共同完成的電視片配樂陸續完成,其中就包括紀錄片《牡丹》、《魅力斯里蘭卡》以及目前正在熱播的《五大道》等。
回津取音讓紀錄片更有味道
“我是在天津長大的,一直到大學畢業都沒離開過天津,高中還是在馬場道上的新華中學讀的。”談起《五大道》的音樂製作,高寶喜說,儘管對五大道比較熟悉,但爲了讓紀錄片更有韻味,他們在製作過程中又數次回津採集聲音。“我和總導演祖光老師見面交流過後,就到五大道完全步行走了一遍。”高寶喜說,後來他又數次回津,蒐集天津曲藝、五大道的特徵聲音等音樂元素。
“紀錄片中使用比較明顯的有馬車聲和馬鈴聲,但其實我覺得五大道最大的聲音特點是鬧中取靜。”高寶喜說,爲了找到這種聲音特質,他多次帶着錄音機去五大道錄音,“2013年冬天,我們又有針對性地去補錄了一些聲音,包括‘慶王府’等一些建築物裏面的聲音。”
“最有感覺的還是老建築裏的樓梯聲。儘管現在很多小洋樓已經翻修了,樓梯也加固了,但走在木質樓梯上仍會發出‘嘎吱’聲。”高寶喜說,這種聲音特質是他少年時代的記憶,不過可惜的是,因爲片子的內容要求,這個聲音沒有過多地用到。
製作音樂對家鄉有更多瞭解
“雖然我是天津人,但有些事情真是在製作《五大道》音樂的過程中才知道的。比如說,在第二集裏面講到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間的‘官司’,再比如,第四集裏面講到的各國戰爭給五大道這個小小區域帶來的變化……作爲一個天津人,剛開始,我覺得這些事情不知道還真有點兒‘丟人’。”高寶喜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通過《五大道》音樂的製作,讓他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多的瞭解。
從2012年底開始接觸和籌備到今年9月份配樂最終完成,《五大道》的音樂製作凝聚了兩位天大校友的天津情結,也獲得了製片方和觀衆的充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