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爲進一步完善本市現有公交線網,填補公交線網空白,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公交集團於今年6月起,先後開通多條單程長度在7公里左右的支線公交線路。這些支線公交多采用7米長中巴車負責運營,幫助市民解決公交與地鐵“最後一公里”的接駁難題,暫別津城近10年的公交中巴今年又回到了百姓身邊。全新運營的支線中巴,外觀更現代,內部更舒適,本該受到熱捧,但有市民向記者反饋,支線中巴雖好,但空載率太高,經常見到司機一個人孤單地開車,沒有乘客。是什麼導致支線中巴叫好不叫座呢?記者登上中巴車,採集乘客、司機雙方的建議,希望能讓支線中巴真正成爲乘客離不開的代步工具。
市民反饋:“支線中巴”空駛可惜
家住和平區新興路的市民徐穎日前給記者打來電話,反饋的問題是途經她家門前的329路中巴公交車空駛率太高,經常看到司機一個人默默地駕駛着車輛,而車上很少有乘客。她希望記者關注此問題。
徐女士電話中說:“從今年夏天以來,我家門前突然出現了中巴公交車,而且這款中巴車與我國香港特區的中巴車極其相似。車頭上的數字看是329路,對於這樣的編號,我有點陌生,天津的公交車大多以6、8開頭,第一次見到3字頭的公交車,我還真有點不太相信。後來出門買菜時總能見到這班車,我一度認爲這是哪家公司的班車。”一天徐女士在路旁的公交車站發現了329路的路線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真有這樣一班中巴車在運營。從線路圖上看,百貨大樓、河南路、包頭道、哈密公園、蘭州道、四平西道、海光寺等公交站位列其中,線路很短,繞來繞去沒有繞出和平區。再仔細觀察,很多車站就在地鐵站旁,能夠看出設計這條線路時的初衷——只爲接駁,方便乘客“最後一公里”行程。
“既然是接駁線,本就應該有滿足乘客的乘車需求,可爲什麼空駛率這麼高呢?”徐女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帶着徐女士的疑問,記者登上幾班支線公交進行走訪,聽聽周圍的羣衆和司機怎麼看待這些支線中巴。
記者走訪:中巴服務還需更完善
記者首先來到徐穎女士提到的329路車站,在西康路地鐵站採訪時,市民張先生提出的第一條理由是票價太貴。他說:“我家住在鞍山道文化村,單位在宜興埠,每天上班都乘坐地鐵3號線。我家附近距離1號線鞍山道站、海光寺站較近,距離3號線西康路站距離稍遠,但爲了避開換乘擁擠,我寧可多走幾步路。下地鐵就有329路接駁線,坐一站路基本就到家了,可2元錢的票價我的確無法接受。從北辰區到和平區,這麼遠的路我才花3.6元,而短短一站路就要2元,還是有些捨不得。寧可自己走一段路,就當鍛鍊身體了。”張先生提到的票價高問題,在網絡上也得到了響應,有些網友就表示:接駁線路較短,應該將票價降低到1元至1.5元,這樣才容易被百姓接受。
市民高小姐給出的第二條理由是間隔太長。在325路公交車大理道站,記者見到高小姐一個人站在公交車站旁等車,她告訴記者:自己已經站在這裏20多分鐘了,依舊沒有來車,耽誤的這點時間走也走到了。高小姐說:“家門口多了中巴公交挺方便的,但就是等候時間有點長,先前看報道說支線公交發車間隔15分鐘一班,可我體驗後發現20分鐘、半小時也是常有的事。我希望可以縮短髮車間隔,讓接駁線真正‘轉’起來。”有其他市民反饋說:“支線公交運營線路比較短,這段路步行起來有點長,打車又有點不合適,於是就會選擇支線公交。但運營間隔拉得過長,市民只能選擇步行或打車,支線公交併未起到相應的作用。”
在1號線西北角站記者聽到了第三條反饋,市民李小姐說:“支線公交運營時間太短,晚上8點就末班車了,實在有點早。”李小姐所說的這班車是333路“中字環形”公交線,起止點都在大衚衕商貿城,
沿途線路基本圍繞着天津人所說的“老城裏”運轉,運營時間從早7點至晚8點。李小姐說:“晚上8點,市民的晚間生活剛剛開始,恐怕還有很多人沒有下班呢,但公交線卻收車了。因此只能選擇其他線路的公交,或者步行回家。”
通過走訪記者也發現第四條理由,支線公交推廣力度不夠,即使是沿線乘客對它們也不熟悉。有市民就反饋說:“提起天津的公交線,大多數我都能說出它的起止點,而且基本瞭解它的運營線路。但對於支線公交依舊陌生,至今開了多少條線路,從哪兒到哪兒,怎麼走根本不清楚。再有,支線公交線路編號太亂,而且幾個數字之間容易混淆。讓大家熟悉它們的確需要時間磨合,更需要大力推廣。”
乘車調查:線路設定需要科學規劃
爲了探清支線公交運營狀況,本報記者分別登上325路(佟樓—小白樓)、327路(井岡山路—南大橋)、329路(海光寺—百貨大樓)、349路(體育中心—中醫一附院新院)四班車,進行實地走訪調查。通過調查,記者發現接駁公交的確滿足了一些乘客的實際需求,贏得了乘客的滿意,但一些細節仍需完善,路線規劃上還需經過調研,科學規劃。
●【大車過不去的地兒,小車能到。】接駁線多采用7米長中巴運營,由於車體小,一些大型公交車不能通過的地方,小公交運營起來有着優勢,而這一優勢恰恰彌補了公交線網的空白。比如327路,途徑晨陽道,這條路相對較窄,而且沿街還有大型菜市場,大公共雙向錯車都困難,而小公共就能夠順利通行;再比如運營路線直接穿越東風立交橋橋下涵洞,顯然大公共無法做到。再比如329路途徑的蘭州道、錦州道等道路都是公交車無法覆蓋到的地方,而中巴接駁線的開通,讓這些區域有了公交車。再比如325路,穿越五大道核心區,也成爲該區域內惟一的公交車。
缺點:單行線影響客流。以325路爲例,上行和下行完全是兩條路,上行走馬場道,下行走睦南道,乘客找車站很麻煩。司機也向記者坦言,這樣的路線設置是導致客流不佳的原因之一。再以329路爲例,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從海光寺至百貨大樓方向,走蘭州道、綿陽道、錦州道、哈密道至百貨大樓,而返程線路與此大相徑庭。這主要與周邊道路單行線多有關。再有,雖然車輛覆蓋了一些其他公交不曾走過的道路,但在這些地方不設車站,只是讓周邊羣衆看看,不能充分享受其帶來的便利。
● 【接駁功能顯現,換乘零距離。】以327路新東方家園站爲例,車站與地鐵2號線順馳橋站幾乎零距離。以329路西康路站爲例,車站與3號線西康路站近在咫尺。這樣的佈局非常貼合乘客的需求。以349路爲例,中醫一附院新院距離市中心較遠,而10日全新開通的這班線,直接將就診的患者從體育中心送到醫院大門口,非常方便。
缺點:票價阻礙乘客腳步。一位在新東方家園站上車的乘客說:“我家住在泰興南路奧蘭園,距離地鐵靖江路站說遠不遠,但真走起來也不近。接駁線開通後的確挺方便,我只需要多坐一站路,走出地鐵站就能坐上接駁線。但這2元錢的票價的確有些高,在我看來接駁線本來行程就短,從政府角度應該以公益性質服務於羣衆,或者象徵性收費。”
● 【發車間隔過長,乘客不願多等。】記者站在西康路車站用秒錶計算了329路公交車的候車時間,從站定到車到共用了24分56秒,司機告訴記者:該線路有4輛車參與運營,每半小時發一班車。記者等候這麼久正是因爲上一班車剛剛走。等候327路記者用了13分58秒,司機師傅說:“這班車有6輛車參與運營,15分鐘左右發一班。”而記者等候349路時,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司機說:“這班車剛開始運營,還沒磨合好,發車頻率半小時一班。”
● 【冷熱不均,需科學規劃。】327路司機告訴記者,這班車在所有接駁線中,算乘客較多的一班,尤其是早晚高峯時段,客流真不少。記者全程數了數,單程人數最多時達到12人乘車,高峯時段還會出現站立的乘客。不過329路就不是這種情況了,一趟能拉上10個人就已經非常可喜了。好線路必定有發展,據記者瞭解,327路將於近期進一步延伸,增設電錶廠、東城家園、雪蓮橋、公交四公司等車站,進一步滿足乘客需求。
調查後記者發現,支線中巴線路的設置很講究。327路所涉及的路線中,有學校、大型居民區、購物中心,而且與地鐵站無縫對接,而且這班車也經過一些大型公交站點,其他班車的車輛也爲327路輸送了客源,這些原因讓327路客流量一直保持着相對較好的狀態。
調查後記:將接駁線開到百姓心坎裏
通過調查,記者發現,目前我市開通的幾十趟接駁公交,的確拉近了沿線乘客與主路、地鐵站的距離,可是並沒有節省足夠的時間。考慮接駁線的狀況,我們也容易發現:乘客少促使運營成本高,發車頻次越高賠得越多,這是不爭的事實。從乘客的角度說,當他覺得花2元錢坐不上幾站路,這錢花得不值,於是邁開腿省下錢。
接駁線開行的目的就是爲了滿足乘客出行,解決“最後一公里”難題,真正開到百姓的心坎裏。此時,必須有一方爲此“妥協”,而“妥協”的最好方法是將接駁線作爲百姓福利,以象徵性收費甚至免費的形式,接送沿線乘客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