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針對一家國內民營企業提出的“太空邊緣觀光項目”的設計方案研討會在北京航天城舉行。據透露,在已經有中國人花高價預訂國外太空旅遊項目的背景下,國內企業選擇了一種相對簡單的太空觀光方式。雖然尚在論證階段,但據該民企負責人稱,已經有國人表達了預訂意向。
“太空邊緣觀光”飛到40公里高度
北青報記者從“太空邊緣觀光項目”的技術方獲悉,該項目採用高空氦氣球攜帶載人觀光艙的飛行方式,遊客將到達99.85%大氣(40公里高度)以外的高度。觀光艙一次可搭乘兩名乘客,全程飛行5小時左右。飛行過程中,遊客將在特製的增壓服和觀光艙雙重保護下,從基地起飛一直上升到40公里高度,可以欣賞不同高度的地球和太空美景。
觀光完成後,飛船的氦氣球會開始排氣,氣囊自動脫離後,一旦下降到預定高度,觀光艙的降落傘展開,通過精確制導系統慢慢着陸在預定地點。
技術負責人稱,項目設置了多重安全保護措施:飛行期間,觀光艙的飛行狀態、乘客的生命指標都有全程監測,通訊和視頻也都全程保障。在研製階段完成後,還將進行多次測試飛行,然後再擇機進行載人觀光飛行。乘客需要事先在航天專家的指導下接受太空飛行培訓,考覈合格後才能參與飛行。爲防萬一,增壓服裏還自帶應急救生裝置,包含一款特製的降落傘,用於應急。
預計售價50萬元人民幣/人次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目前國際上的民營太空旅遊大體分爲四類。除了相對簡單和便宜的拋物線飛行、高空飛行和非常昂貴的軌道飛行,發展最多的是“亞軌道飛行”——遊客乘專門研製的小型飛行器飛到100公里高度的卡門線,即大氣層和外太空的交界處,價格通常爲10萬至20萬美元。目前已有美、英、俄三國的企業正在發展亞軌道飛行的太空旅遊,最早的將於2016年成行。而國內正在醞釀中的“太空邊緣觀光項目”比較接近“亞軌道飛行”,但與美、英、俄的項目比起來,它要簡單得多。首先,“太空邊緣觀光項目”計劃飛行高度是40公里,遠未到達卡門線;其次,它無需專門研製自己的飛行器,只用氦氣球攜帶載人觀光艙方式升空,技術含量較低。因此它預計售價不超過50萬元人民幣/人次,包括前期培訓、保險和飛行費用,比國外的亞軌道飛行項目便宜一大截。
已經有國人表達了預訂意向
提出“太空邊緣觀光項目”的北京金海洋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蔣方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只是一家普通的民營企業,並無特殊背景。但他也坦承,完成論證後,項目有望於明年7月進入產品設計、製造、測試階段,乘客選拔也會在那時同步進行。而主要設備的設計、製造,公司都將與國家航天領域的權威科研機構合作,委託他們設計製造,測試飛行之前還要拿到空管等相關機構的批文。
雖然尚在論證階段,但據該民企負責人稱,已經有國人表達了預訂意向。
聚焦
飛到40公里高度能看到什麼?
可看太空日出和日落景象 尋找“嫦娥探測器”着落點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告訴北青報記者,如果飛到40公里高度,遊客可以在飛行期間看到深穹的太空美景、1000多公里的地球弧線、蔚爲壯觀的太空日出和日落景象,還可以體驗短暫的漂浮失重。
在飛行過程中,遊客還能清晰地看到月球環形山,可以尋找“嫦娥探測器”及“阿波羅登月”的着落點,甚至有機會觀測到紅閃、藍急流、日冕物質拋射等罕見的天文景象。
什麼人會報名“太空邊緣觀光項目”?國內是否有市場?
目前國內具備消費能力的人羣達到100萬人
蔣方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們在前期針對太空旅遊的中國市場潛力進行過調研。他認爲,未來將有大量中國人想去太空,目前國內具備消費能力的人羣達到100萬人。“隨着更多人瞭解太空遊,會有更多人想去。”他透露,“太空邊緣觀光項目”雖然還在論證,但已有多個意向參與者,其中不乏著名探險家、企業家、演藝明星和普通人,還有港臺人士。
就在幾個月前,41歲的浙江茶商盛天行在淘寶網花629999元人民幣拍下一張美國XCOR航空航天公司的太空飛船船票,該飛船計劃在2016年進行亞軌道飛行。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道,XCOR公司是從去年底開始在中國賣船票的,比世界其他地方晚了兩年,但這家公司目前接到的訂單中,有1/10是中國公民預訂的,共有30多人——太空旅遊在國內的市場空間可見一斑。
“太空邊緣觀光項目”是否可行?
有專家稱項目安全性沒有問題 也有專家認爲這個項目不靠譜
關於該項目的可行性,北青報記者請教了兩位業內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認爲,項目的安全性沒有問題,因爲它採用的不是什麼新技術,國外已有同類經驗。美、英、俄的“亞軌道飛行”項目可以飛到100公里高度,抵達大氣層與外太空的交界處,但需要專門研製太空飛船。國內企業沒有這種實力,而且中國沒有用這種方式訓練過航天員,沒有技術基礎。用氦氣球升空的方式相對比較容易,上升和下降的加速度可以人工控制,對乘客的要求也不高,上升時產生的2到3倍重力對普通人來說都可以承受。但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劉曉羣研究員認爲這個項目“不太靠譜”,他認爲,太空旅遊在國內有市場,但不會太大,而且官方沒有發展這種旅遊的計劃。
新聞內存
國外太空遊分四類
一、拋物線飛行
費用:約5000美元/人次。遊客乘坐飛機——通常是俄羅斯宇航員訓練用的“伊爾-76”等機型,作拋物線飛行。這種飛行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旅遊,因爲它只能讓遊客體驗約半分鐘的太空失重感覺。
二、高空飛行
費用:約1萬美元/人次。計劃用來實施這種旅遊的飛機有俄羅斯的“米格-25”和“米格-31”等機型,能飛到24公里以上高度。
三、亞軌道飛行
費用:10萬至20萬美元/人次。遊客乘坐專門爲亞軌道太空旅遊設計的小型飛行器,飛到一定高度後關掉髮動機,憑慣性再飛到高度約爲100公里、大氣層和太空交界的“卡門線”,在此高度停留幾分鐘。遊客將在這幾分鐘內體驗失重,並遙看地球,觀賞有如大片《地心引力》裏展現的太空特有的景觀,然後返程,全程通常爲一兩個小時。
四、軌道飛行
費用:約2000萬美元/人次。真正意義上的太空飛行。飛行目的地是太空中的國際空間站,遊客從地球到空間站往返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俄羅斯“聯盟”飛船和美國航天飛機,因此價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