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外務相高頻出訪,到在聯合國開會介紹人權狀況,近段時間朝鮮外交四面出擊,展現罕見的開放姿態。僅僅一年多前,朝鮮發射衛星並進行第三次核試驗,朝鮮半島局勢一時緊張。如今朝鮮積極與外界接觸,似乎讓人覺得改變“太突然”。
【外交呈現“高、大、全”】
分析人士認爲,朝鮮最近這一波外交攻勢,可謂“高、大、全”,特點之鮮明在朝鮮外交歷史上罕見。
首先,出訪規格“高”。最近一段時間,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崔龍海等朝鮮政府高級官員,勞動黨分管國際事務的書記、政治局委員姜錫柱,外務相李洙墉悉數出訪,在不同場合亮相。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王俊生認爲,在短時間內如此密集的高級官員出訪活動,在朝鮮外交史上並不常見。
其次,外交舞臺“大”。8月,李洙墉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議,這是今年4月才走馬上任的他在多邊外交舞臺“首秀”。9月,李洙墉前往美國紐約出席第69屆聯合國大會,而朝鮮外相上一次參加聯大是15年前。10月7日,朝鮮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就人權問題舉行說明會,承認在改善人權方面有所不足。朝鮮官方在如此大的國際平臺上承認自己“短處”相當罕見;此前,朝鮮面對外界指責幾乎從不“服軟”。
最後,外交涵蓋範圍“全”。自今年5月開始,李洙墉先後訪問中東、非洲、東南亞。9月,姜錫柱訪問德國、瑞士等歐洲四國和蒙古國。就出訪地區而言,近期朝鮮高級官員的足跡遍及世界多地,範圍很廣。除了高官出訪等雙邊外交活動以及參與國際會議等多邊外交活動,10月7日,朝鮮常駐日內瓦聯合國機構代表宋世平接受路透社採訪,談及朝鮮半島核問題。朝鮮近期採用的外交方式可以說相當全面。
【諸多因素促改變】
社科院專家王俊生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作爲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對如何處理外交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先前的強硬外交政策走不通,轉而探索如何與國際社會對話,可能都是學習的體現。朝鮮近期的外交的確具有鮮明特點,展現了開放性,而國際社會樂見這樣的變化。朝鮮這種變化是多種因素導致的,但這並不意味着其外交目標有根本改變。
王俊生認爲,2012年底至2013年初,朝鮮發射衛星並進行核試驗,對外表態十分強硬。但這些做法未能迫使國際社會承認朝鮮爲有核國家,反而使朝鮮在國際社會更加孤立。而朝鮮目前轉而以緩和的態度,積極與外界進行接觸,依然意在打破孤立狀態,尋求國際社會對其有核國家地位的承認。
對現階段的朝鮮而言,進行經濟建設、解決民生問題的任務十分緊迫。金正恩曾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表示要改善民生,朝方在聯合國召開的人權說明會上也表示要向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王俊生說,這種情況下,積極開展對外交往,爭取國際合作十分必要,也是朝鮮高級官員出訪各國、特別是出訪歐洲國家的動因。
此外,王俊生認爲,朝鮮的外交與其領導人的風格密切相關。金正恩是一個開放而有膽量的領導人。此前,承認“光明星3”號衛星發射失敗,在聯合國開人權說明會解釋人權狀況,都是開放性一面的體現。2012年底至2013年初,衛星發射和核試驗引發緊張半島緊張局勢,但朝鮮在強硬政策未奏效的情況下很快轉而採取緩和、對話的政策,體現了金正恩的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