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那些不充分考慮實用功能、周邊環境、文化內涵與大衆審美的建築,那些過於追求形式、耗資巨大、譁衆取寵的建築,往往很難經得起公衆和時間的考驗。唯有去權力化,迴歸建築本身,才能減少奇怪建築的雷人比拼,才能讓更多的經典建築拔地而起。
“秋褲樓”、“馬桶蓋”,近年來,奇怪的建築不時在各地涌現——10月20日,新華社發文稱,一些貪大、媚洋、求怪的建築,看似各個城市的“建築地標”,實則是權力之手干預設計的“權勢地標”。報道列舉出奇怪建築的“四宗罪”:山寨媚洋,貪大貪高,成“洋設計師”試驗場,短命。
此前,各地一批雷人建築已經在網絡上曝光,後面多跟着雷人的綽號——除了“秋褲樓”、“馬桶蓋”,還有“福祿壽”、“大銅錢”、“開瓶器”、“大鐵圈”、“褲腰帶”……這些建築奇形怪狀,不倫不類,美化風景不足,煞風景有餘,難怪引發公衆調侃、不解甚至鄙夷。奇怪建築大批出現,既難看又不實用,浪費掉的是百姓的血汗錢,迎合的是一些官員的個人喜好和“政績觀”。剎住興建奇怪建築之風,到了該出手的時候。
建築是城市的名片,尤其是地標性建築,可以代表一座城市的形象、氣質以及文化內涵。面對城市間各種各樣的競爭,決策者力圖打造城市的獨特魅力、尋求更多的展示機會,無可非議,但爲了吸引外界眼球,博得關注,“炒熱”經濟,一些官員把雷人的建築當成了最直接的包裝手段。新華社披露,一些城市政府部門甚至要求建築設計“一定要驚世駭俗”,“哪怕被罵也行”。對此,業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十分憂心,“這樣的建築已經被異化爲一個滿足功利需要的超尺度裝置藝術,成爲‘慾望指南針’和‘虛榮標誌’。”
大批奇怪建築橫空出世,不排除一些“設計大師”本身標新立異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權力過多幹預的結果。當一些官員把主政一方當作自己的“私人領地”,權力便會決定建築規劃設計,後者難免會淪爲前者的奴隸。實際上,面對公衆的吐槽與不解,很多設計師也很委屈。一名資深設計師稱,建築設計行業遇到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外行指導內行”,“設計圖拿到行政領導那裏,對方就說在歐洲看過某個建築,很大氣,要照着那個建”,“有時候甚至是人家有一條河,我們也要在建築中鑿出一條河來”。
爲防止誰官大誰說了算的“家長制”,建築規劃無疑需要走科學、民主的決策程序。據悉,一些歐美國家往往採取提前向公衆公開規劃方案的方法,把項目交給公衆審議。我們不妨嘗試讓專業的建築規劃委員會設計方案,並向公衆闡釋設計理念,在充分的討論中,讓公衆和專業人士的意見都能真正得以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城市的整體建築風貌和設計應該有長期規劃,保持設計的延續性,不能換一屆領導就換一套思路。而要防止雷人建築的出現,應建立起問責機制,追問一下:那些民怨大、批評意見集中的建築爲何能通過規劃?背後是不是藏有見不得人的東西?
我們不歡迎奇怪的建築,並不是反對獨特的創意,不是拒絕時尚與現代,更不是希望“千城一面”。有一點可以肯定,那些不充分考慮實用功能、周邊環境、文化內涵與大衆審美的建築,那些過於追求形式、耗資巨大、譁衆取寵的建築,往往很難經得起公衆和時間的考驗。唯有去權力化,迴歸建築本身,才能減少奇怪建築的雷人比拼,才能讓更多的經典建築拔地而起。(評論員程莉莉)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