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觀察點
隨着即時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用戶量的增加,新型網絡聊天工具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利用新型網絡聊天工具犯罪的案件也時有發生。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佈了7起通過網絡實施的侵犯婦女、未成年人等犯罪典型案例。
利用新型網絡聊天工具犯罪,是近年來時有發生的一種犯罪形式。
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佈了7起通過網絡實施的侵犯婦女、未成年人等犯罪典型案例。在這些案例中,不法分子通過QQ、微信等新型網絡聊天工具與被害人結識,在取得信任後實施犯罪行爲,目標人羣鎖定爲沉溺網絡交友等活動的年輕女性。
涉及罪名多樣
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發生一起微信詐騙案。不法分子通過微信與25歲的方小姐認識,兩人通過微信聊了幾次後決定見面,騙子請求方小姐做他的女朋友。之後,不法分子以“與家中爭執”“朋友聚餐”等理由向方小姐先後借走幾千元,從此銷聲匿跡。
類似的詐騙案件,是不法分子利用新型網絡聊天工具作案的常見類型。不過,利用新型網絡聊天工具犯罪的類型遠不只詐騙。
在河南省鄭州市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陳某通過手機微信約被害人靳某到家中聊天。其間,陳某趁靳某醉酒熟睡之際,拿走靳某兩部手機、一條鑽石項鍊和400元現金。
山西省運城市警方近日也破獲一起利用微信引誘少女上當的系列強姦、搶劫案。
今年6月30日,山西省運城市警方接到受害人張某報案,稱其6月下旬通過微信聊天,認識一名自稱某品牌啤酒運城代理商的青年男子。對方以月薪3000元的工資招聘女祕書。6月29日,這名男子將張某約至某賓館房間。張某剛進房間,即被兩名年輕男子控制。兩名男子採用毆打、恐嚇等手段將其強姦,隨後還將她挎包裏的數百元現金和一部智能手機搶走。
10月9日,運城警方將鄭某、嶽某抓獲,並在其租住處查獲多部受害人的手機。
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河南省鄭州市檢察機關對87起利用新型網絡聊天工具犯罪案件提起公訴。鄭州市檢察機關分析這些案件發現,利用新型網絡聊天工具實施犯罪所涉罪名廣泛,在查辦的87起案件中,涉嫌的罪名有10種:詐騙罪、強姦罪、敲詐勒索罪、盜竊罪、搶劫罪、強制猥褻婦女罪、搶奪罪、非法經營罪、故意殺人罪、招搖撞騙罪。
鄭州市檢察機關辦案檢察官認爲,微信犯罪涉及的罪名正在不斷翻新,並呈擴大趨勢。
女性受害者多
記者瞭解到,利用新型網絡聊天工具犯罪的另一大特點是,受害人多爲女性。
2012年5月,犯罪嫌疑人葉某通過微信認識了小莉,並通過微信定位功能查出小莉在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5月19日,葉某夥同其他兩人以吃飯爲名,將小莉騙到長安鎮長盛社區一出租屋內。在出租屋裏,葉某等人對小莉實施強姦,並搶走小莉的蘋果手機。
據瞭解,在2012年至2013年,廣東省東莞市第二市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5起利用微信作案的刑事案件。在這5起案件中,涉案6名被害人均爲年輕女性,平均年齡21歲,其中有5人是90後。
前不久,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警方破獲一起微信詐騙案。在此案中,犯罪嫌疑人殷某自2012年以來冒充國家公職人員,通過手機微信騙取多名女子信任。殷某以談男女朋友爲名,而後編造種種藉口騙財騙色。經警方查證覈實,3名女性受害人被殷某騙走5萬餘元。
在鄭州市檢察機關查辦的87起案件中,涉及254名受害人,其中有109人爲未婚年輕女性,佔受害人總數的42.9%。
鄭州市檢察官張忠義告訴記者,這類受害人多爲未婚年輕女性,有的甚至是幼女,她們社會閱歷較淺、防範意識較差,或憧憬美好的愛情姻緣,或嚮往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容易受人欺騙。
張忠義說,在這類案件中,被告人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在175名被告人中,“70後”有15人,“80後”有92人,“90後”有68人。從作案人數來看,利用新型網絡聊天工具犯罪以單人作案爲主。這類案件被告人與受害人多爲“一對一”。
作案手段隱蔽
張忠義告訴記者,犯罪場所和手段比較隱蔽是新型網絡聊天工具犯罪的另一特點。
據介紹,此類案件的犯罪地點多在賓館、酒店、酒吧等相對私密、封閉場所,隱蔽性強,取證困難,給案件辦理帶來不小的難度。
在鄭州市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李某化名“李浩宇”通過微信“查找附近的人”,與陳某等3名受害人建立聯繫。之後,李某利用與受害人在賓館、私家車等場所約會之機偷拍受害人不雅照片,以不給錢就向對方家人寄送照片爲名,先後敲詐3名受害人3.2萬元。
此外,在此類犯罪中,受害人出於名聲、家庭等種種考慮,相當一部分受害人選擇沉默。如鄭州市檢察機關辦理的唐某等5人跨省特大系列詐騙案件中,根據鄭州“捕魚達人”等酒吧的交易記錄,受害人有110餘名,但實際能覈實身份的受害人不到40人,多數受害人或害怕丟面子,或認爲自身不光彩等考慮不去報案。
這類犯罪案件不僅傷害諸多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會在一定領域內造成恐慌,社會危害性大。如發生在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血案”,被告人張某原爲內蒙古工業大學學生,通過微信“漂流瓶”與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陳某聊天並確立戀愛關係。之後兩人感情破裂,被告人張某爲報復製造了令人髮指的校園血案,共造成陳某室友3死1傷的嚴重後果。
監管亟須加強
如何遏制利用新型網絡聊天工具犯罪?
鄭州市檢察機關辦案人員建議,相關部門應通過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和電視、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積極宣傳利用新型網絡聊天工具實施犯罪的典型案例,提醒公衆尤其是年輕女性謹慎交友、潔身自好,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加強安全防範,一旦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要及時報案。
另外,檢察官認爲,應建立新型社交平臺運營監管機制,有效監督和引導相關運營商的商業行爲,規範運營商向司法機關報送相關電子證據材料的制度,督促相關運營商切實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在檢察官看來,遏制此類犯罪更爲重要的一點是,加快QQ、微信等相關電子證據的立法及司法解釋的出臺和完善,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規範電子數據的蒐集和類型界定。
-案意在互聯網誕生之初,即有人提出網絡是把“雙刃劍”。如今,互聯網的衍生產品不斷增多,其“雙刃劍”的特點也日趨明顯。應對互聯網消極的一面、遏制利用新技術實施的犯罪,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強互聯網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互聯網使用者增強法律意識。使用者增強法律意識,其中有規範自身言行之義,也有增強自身防範意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