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作爲濱海新區在建的最高建築,也是在建的世界第九高樓,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工程進展迅速,10月25日,本市最深的建築基坑、周大福金融中心塔樓大底板連續38小時混凝土澆築開始,該澆築工程首次採用原創的溜管技術,攻破了傳統方式需要48小時完成的國內紀錄。
天津最深基坑 38小時創紀錄澆築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主樓高達530米,地上97層,地下4層,底板面積5561平方米,一次性澆築C50混凝土高達3.1萬立方米,完成後底板最大厚度達到9.9米,建成後將成爲天津濱海主體建築羣中的核心標誌,也是濱海新區的第一高度。
該項目基坑最大深度32.3m,是目前天津房建領域開挖最深的基坑,底板整體厚度5.5m,最厚處達9.9m,採用C50P10抗滲混凝土,澆築總量達3.1萬m³,塔樓鋼結構呈不規則螺旋上升,是目前國內施工難度最大的超高建築之一。該項工程採用原創的溜管技術,突破了層層技術壁壘,極大地提高工程效率,38小時即可完成澆築任務,此項澆築工程首次打破國內同體積48小時的澆築紀錄。






兩項創新 爲減排PM2.5做貢獻
工程負責人介紹說,爲了完成38小時澆築任務,中建八局在技術方面採取兩項創新,第一項創新就是採用在國內首創應用工具化大口徑溜管快速澆築新技術,通過大口徑溜管直接將混凝土迅速送達至澆築面。
記者在現場看到,沿塔樓基坑四周設置“兩單三雙”共五道溜管,實現了基坑大範圍覆蓋澆築。據瞭解,採用這種技術每小時最大澆築量可達950m³,大大提高了澆築量,爲打破國內48小時紀錄,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同時,溜管技術還實現了綠色施工,工程中採用溜管澆築的3.1萬m³混凝土,與傳統的汽車泵、固定泵澆築相比較,佔用場地面積小(每個澆築口僅佔用4㎡場地),可實現混凝土輸送過程中無噪聲、無油耗、不用電,預計本次混凝土澆築可減少柴油油耗18000L,大大降低PM2.5的排放量。此外,大口徑鋼質溜管計劃全部回收,用作後期垃圾排放管道。
物聯網助力 坐着監控蓋大樓
連續38小時澆築,水泥溫度控制對於建築質量至關重要,作爲工程的兩大創新技術之一,中建八局首次採用了千米級的無線傳輸結合物聯網的網絡測溫技術,通過智能無線自動採集測溫系統,從混凝土澆築前期就開始測溫,直至拆除保溫層結束,可以全面記錄和分析澆築過程、保溫過程的溫度變化情況和變化規律,爲大底板溫控提供可靠的數據,而且全過程無需人工操作。同時,通過建立基於物聯網的網絡化操作平臺,生成實時的多媒體報表,實現了網絡信息化施工。
工程負責人介紹說,該工程所用混凝土按60天齡期強度進行配比設計和評定,採用大摻量粉煤灰與礦粉、高性能超緩凝減水劑,絕熱溫升和升溫速率得到有效控制,混凝土具有大坍落度、大流動性、低水化熱、自收縮小、易振搗、不離析、不泌水、綜合性能好等特點,清華大學還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絕熱溫升和收縮率測試,測試結果均滿足使用要求。而首次使用的網絡測溫技術將進一步推進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研究提供了借鑑。
據瞭解,周大福金融中心是一個集商場、辦公、住宅、酒店餐飲爲一體的綜合性大樓,它將於2018年竣工,竣工後將成爲天津濱海主體建築羣中的核心標誌,並將作爲世界第九高樓,被載入國際超高建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