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年APEC會議在京舉行,奔波於不同會場間的記者無疑是最忙的人之一。但不論再忙,有一個地方大家都無法拒絕,那就是新聞中心的媒體就餐區。在這裏,除了就餐補充能量,餐桌上的記者會也是一大特色。
寶貝相機也不能餓着
“累死了,這頓得多吃點,下頓還不知什麼時候哪。”老曹是一名攝影記者,三十出頭的年齡其實不大,但幹記者已快10年,在北京行內已小有名氣。扛着十幾公斤的裝備跑了一上午的他,早已飢腸轆轆。
轉眼間,餐食已端到桌上,老曹卻遲遲不肯坐下,望着他腳下的黑色攝影包,若有所思。包的邊緣已經磨得發白,裏面裝着跟他東奔西跑的長槍短炮。雖然有點沉,但那是他的寶。
“我有吃的了,它們還都餓着哪。”老曹口中的“它們”,就是他手中的寶貝相機,拍攝了一上午,兩塊電池已然電量告急。嚥了口唾沫,老曹放下還未吃的午餐,決定先去給他的寶貝充電。也許是有了新的採訪任務,老曹此去遲遲沒有回來。
餐桌上既有交流也有發佈
新聞中心媒體就餐區可容納近千人同時就餐,在同一張圓桌上就餐的記者很多彼此並不熟悉。“老師,換個名片吧”成了在這裏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
此次領導人會議周,共吸引了4060名海內外記者報名採訪,其中外國記者1859名,來自61個國家、504家媒體。報社、網站、電臺、電視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都在這裏聚合。
“開會時都各跑各的,見面也來不及打招呼,只有吃飯時才能聊上幾句。”小李說,“大家在餐桌上交流的很多問題都是經驗,不懂的我也會問上兩句,就像記者會一樣。”
媒體就餐區的午餐時間到下午兩點,還差一刻鐘就要結束的時候,一位行色匆匆的女記者趕了過來。“你那有什麼新消息?”儘管素不相識,同桌就餐的記者還是與她攀談了起來。
餐桌既是經驗交流會,更是新聞發佈會。“好不容易在資料臺等到了一位採訪對象,剛採訪完。”女記者匆匆吃了幾口飯,開始對着隨身帶的小鏡子,整理自己的妝容,準備着下一場的採訪。
此次APEC,很多會議採訪需要提前申請,但報名的記者人數衆多,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進入會場。通過申請的自然興高采烈,但進不去的記者也有自己的高招,在與會者常駐足處“守株待兔”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在國家會議中心,皮影戲、剪紙、木版水印技藝、抖空竹等老北京的非遺技藝絕活兒展示處,新聞中心內部放置多語言版本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概況》《北京地圖》等圖書的資料臺,都是各路記者蹲守的好地方。
《人民日報》( 2014年11月08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