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同非洲是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好兄弟。當非洲兄弟遇到埃博拉疫情時,中國政府和人民感同身受,理當全力伸出援手。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但我們盡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得到了非洲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洪磊說,中方的援助持續時間長、規模和力度空前,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
一是行動迅速。今年3月埃博拉疫情發生後,中方第一時間就提供了疫區國家最急需的現匯和物資援助。8月初疫情加劇、大部分國家尚未予以重視之時,中方即宣佈第二輪援助方案,僅用一週時間租用包機就將抗疫急需物資送達疫區3國,並根據疫情發展和有關國家的願望,於9月再度追加第三輪援助。10月24日,習近平主席宣佈啓動第四輪援助方案後,在短短5天時間內,我援建利比里亞一個100張牀位的治療中心所需建材、醫療設備和建築人員已在利集結到位。治療中心預計30天內建成並投入運營,160名中方首批醫護人員將於11月9日啓程赴利工作,後續派駐該治療中心的320名醫護人員也已確定。
二是堅守一線。疫情暴發後,不少國家急忙安排在疫區3國的外交官、援助人員和企業撤離。而中國仍有數千名公民堅守在當地工作,駐疫區3國大使和使館工作人員始終沒有離開崗位,中國駐利比里亞維和人員仍戰鬥在一線。中國在疫區3國的醫療隊始終堅守崗位,爲當地人民提供醫療服務。此外,中方還向疫區增派更多專家和醫護人員,積極投入當地防治工作。目前,在疫區已有200多名中國專家和醫護人員奮戰在防治疫情的一線。
三是注重實效。中國對非援助向來重信守諾,言出必行,注重實效,想疫區所想,急疫區所急。提供的援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僅有防疫物資、現匯、糧食等硬援助,更有派遣專家和醫護人員、開展救治培訓、聯合研究等軟援助,在塞拉利昂援建移動實驗室和留觀中心,在利比里亞援建治療中心。這些都是疫區國家最需要、最實用的。
四是覆蓋面廣。除了疫區3國,中國還向疫區周邊10個國家及時提供防疫物資援助,幫助非洲國家建立了防疫網絡,同時積極支持並全面參與聯合國國際合作協調機制,向聯合國、世衛組織和非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提供資金和政治支持。相比之下,有些國家只管一國或提供一方面援助。
五是標本兼治。中方第四輪援助不僅加大對疫區3國的抗疫援助,還着眼於“後埃博拉時期”,努力幫助疫區和非洲國家加強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實現標本兼治。
洪磊最後表示:“埃博拉疫情已成爲全人類公敵,幫助疫區國家抗擊疫情,把疫情消滅在源頭,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只要非洲還有埃博拉疫情,中國的援助就不會停止。中國將盡己所能幫助疫區國家和人民,爭取儘早戰勝埃博拉疫情。”(記者張朋輝周輖)
>>鏈接
世衛組織對中方援助表示感謝
本報布魯塞爾11月6日電(記者劉棟)中國政府5日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200萬美元現匯援助,以支持該組織在西非3國應對埃博拉疫情。世衛組織對此表示感謝。
此外,美國國務卿克里5日在法國巴黎表示,抗擊埃博拉是一個全球議題,他讚揚中國爲此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