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韓潔、王希)11日閉幕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會議週期間,一羣活躍在會上的年輕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們舉辦青年論壇探討亞太教育和就業問題,他們出入峯會向一些經濟體領導人和企業精英們頻頻發問……
在政商精英們眼中,他們是被暱稱爲“Young Boy”的小朋友們,也是令人生畏的新一代。這些來自亞太地區21個經濟體的116位青年代表,共同擁有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APEC未來之聲”。
20出頭的張驁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會議傳譯方向的一名在讀研究生。在9日到10日的工商界領導人峯會上,她先後兩次獲得提問機會,在APEC舞臺上展示了中國青年的風采。
面對臺上的一位經濟體領導人,她大膽提出設想:“亞太地區有便於經貿交流的商務旅行卡,有沒有可能爲年輕學生們設立‘APEC青年簽證’,這樣我們去APEC其他經濟體實習或做交換生將更爲便捷。”
針對外界對中國經濟風險的質疑,她還向臺上發言的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拋出尖銳問題:“現在很多銀行和信託機構一起推出非標準理財產品以規避巴塞爾協議的監管,您認爲該如何防範金融風險?”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驁告訴記者,因爲是中國主場,今年有20多名中國學生參加2014“APEC未來之聲青年營”,比歷年都多。他們都是從全國高校歷經一輪輪中英文演講、時政評論、辯論選拔出的優秀學生。
當記者穿梭在會場採訪嘉賓時,他們也在忙碌着:除了聆聽政商領袖演講,中國學生們還設計了面向21個經濟體的調查問卷,並主動與知名企業負責人現場對話。
“我們不想僅僅坐在那裏聽會,我們希望能參與其中,把年輕人的聲音和觀點融入APEC會議中來。”北京外國語大學研一學生殷曉曾擔心調查問卷和採訪不會很順利,但結果卻出乎意料。
“幾乎所有與我交流的成功人士都十分親和,完全不擺架子。在得知我們是各經濟體青年代表後,我們得到許多鼓勵和支持。”殷曉說。
“這些大學生們是令人生畏的未來一代,今後的未來是他們的。”面對會場上的這股新生力量,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發出這樣的感慨。
據負責組織該項工作的“APEC未來之聲”主席諾爾·古德介紹,“APEC未來之聲”是在APEC工商諮詢理事會指導下的亞太青年能力建設與培養項目。在歷屆APEC會議期間,由亞太經濟體選送100多位青年學生和指導老師組成“未來之聲青年營”,爲亞太地區青年學生參與APEC會議提供實踐機會。
“這些年輕人代表着未來,爲APEC注入青春活力和創新動力。”古德說,更重要的是,當他們回到自己生活的社區、家庭和學校,他們會與更多人分享這裏的所見所得,會把APEC的精神和理念更廣泛傳播出去。
在新西蘭原住民、來自奧克蘭理工大學的蒲義文看來,通過參與“APEC未來之聲”活動,讓他更深入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之快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儘管有中文名字,也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但蒲義文卻是第一次來中國。爲此,母親還在他衣服胸口前佩戴上用鯨魚骨製成的毛利人圖騰,意思爲“走多遠都能平安回家”。
過去的幾天,他和其他青年代表們一起遊覽故宮、長城,參觀北京學校,還通過繪製京劇臉譜、製作燈籠、風箏等一系列活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所見所聞讓他着迷。
蒲義文說,他的父親是李小龍的粉絲,他從小就和父親一起看中國電影,對中國文化有濃厚興趣。他夢想自己畢業後能從事諮詢和翻譯工作,爲家鄉原住民毛利人與中國等亞太經濟體經貿交流架起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