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北辰區雙街農業生態園內,334畝金黃色的稻田已經成熟,一片片飽滿的稻穗放下了“身架”,等待着收割歸倉。北辰區不斷引進新品種,發展本地農業,首年新引進的水稻種植就迎來了大豐收。這邊糧食豐產豐收,滿足市民餐桌需求,另一邊則隨着冬季來臨大白菜的批量上市,北辰區最大的規模的應急儲備菜點也忙碌起來,冬儲大白菜正在抓緊入庫保存。

津產水稻豐收了
11月中旬,記者在北辰區雙街農業生態園內看到,經過半年的生長期,成熟的稻穗被收割後正由農民倒入脫粒機內,隨着米粒和穀皮的分離,首批津產的水稻順着出口落入籮筐內。看着自己大半年付出的辛苦結下了這麼好的收成,大家開心得合不攏嘴。在工作間內,大家各自分工忙碌着,收米、裝袋、封口,一袋袋剛剛落地的新鮮稻米等待着上市售賣。

記者瞭解到,雙街農業園內種植的本地稻米是今年新引進的兩個品種。由於土地肥沃,引用北運河河水灌溉,334畝的水稻收穫了40萬斤的稻米。“今年首批引進的兩個品種一個產量高,口感相對差一些,另一個品種產量低,但口感好。”雙街農業生態園經理張國太告訴記者,“本地水稻的最大特點是生長週期長,在200天左右,平均畝產在1200斤左右,因此口感比南方的水稻要好很多。產量低的品種口感和小站稻不相上下。”
據介紹,由於今年是首次種植,所以這一季的稻米僅在周邊村鎮和龍順莊園內售賣。今後還可能擴大種植面積,讓更多的老百姓吃上津產稻米。
2000噸冬儲白菜入庫
隨着全市冬季應急儲備菜工程正式啓動,作爲北辰區規模最大儲備點的青水源種養殖基地,目前儲備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大白菜開始入庫保存。

今年已經是青水源第五次成爲全市冬儲菜的儲備點,儲備量將達到2000噸。而經過前幾年的積累,園區在白菜的儲存保鮮上也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經驗,不僅把冷庫的溫度保持在0-1攝氏度的恆溫狀態,而且白菜在入庫前還要經過多個環節的處理。

記者看到,在存放白菜的大院中,農民正在忙着擇菜,去除一些病菜後再將白菜裝上小推車,轉移到保鮮庫內保存。“我們根據往年的經驗,今年收穫的大白菜直接放在室外晾曬,這樣去去水氣,更便於儲存。”青水源種養殖基地總經理劉長安說,“入庫後,每半個月就得擇一次,並且把菜的位置進行輪換,這樣就可以保證蔬菜上市時仍然保持一個比較好的品質。”

爲了更好地完成冬儲任務,青水源種養殖基地不僅提前騰空了冷庫,並且新建了600平米保鮮庫,更新了製冷設備,讓老百姓吃到新鮮放心的蔬菜。據介紹,預計在本週內,青水源今年儲備的2000噸大白菜將全部入庫保存,主要用於在惡劣天氣下保證市場供應和在物價波動大時平抑物價。(記者趙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