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舊樓區改造是涉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給居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隨着2014年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全面完工,持續3年的成片河東區舊樓區綜合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實現了成片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全覆蓋。提升改造後的舊樓區,居住功能顯著提升,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後期管理緊密銜接,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程度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裏外“三新”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面貌新:要漂亮更要實用
走進東新街道鳳岐東里社區,明黃色的保安門禁刷卡方可進入、打開瓦藍色的防盜保溫門是粉刷一新的樓道、私家車整齊地停在綠蔭停車位……與一年前相比,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小區靚麗的外觀相比,家裏的改變更讓居民感到貼心。新換的上下水管讓水質更加清澈、排水更加順暢,新裝的監控探頭也給居民們增添了安全感。
從迎賓路線周邊整治,到進樓入戶,河東區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不是修修補補,更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越來越貼近於老百姓的生活。這讓老百姓真正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爲民辦實事,讓民得實惠的信心和決心。
今年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涉及122個小區,建築面積489.59萬平方米,1053幢居民樓,4088個門棟,約7.73萬羣衆受益,工程量爲往年之最,改造內容爲更新信報箱,安裝樓棟門、小區門“兩道門”,改造自來水管、燃氣管、排水管“三根管”,實現甬路平整化、健身設施普及化、樓間環境規範化、車輛停放集中化“四個化”,完善屋面防水、供熱計量節能、供電安全保護、整修樓道照明及相關設施、垃圾設施修復“五功能”,並在具備圍合條件的小區安裝視頻監控系統,還新增了綠蔭停車和高層消防設備整修。爲了確保此次工程的順利實施,此次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工程充分尊重羣衆的主體地位,進場施工前充分和小區居委會溝通協調,居民在改造前就知道改什麼、怎麼改、何時改,出現問題聯繫誰。在改造中,充分徵求羣衆意見,真正讓百姓成爲改造工程的“主人翁”。
管理新:物業、居委會“雙管齊下”
一個項目建設得再好,管理不好,成果就會付諸東流。剛建完一片綠地,綠草如茵、紅花似火非常的漂亮,但是如果無人管理,可能過幾個月,整個的草被踐踏得黃土見了天,花也被摧殘得開始不像樣子,整個的環境更爲惡化。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工程也是一樣,建得再好,沒有後期物業管理,小廣告、垃圾外溢、綠地圈佔也會捲土重來。
今年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將後期物業接管變爲前期物業進駐,有了小區“管家”的參與,舊樓區改造工程更加有效實用。常州道街道柏麗花園曾被物業棄管長達4年之久,樓道雜物遍地、綠地雜草有一米多高,小區居民嚐盡了沒有物業管理的苦頭。今年舊樓區改造初期,物業公司就進駐小區,與施工方一起解決妨礙小區居民使用和後續管理的一個個難題,現在小區基本恢復了當初的使用功能,還安裝了監控錄像,連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也有了眉目,居民對將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今年河東區還公開招聘了117名社區物業管理專職人員進駐居委會,這些經過專業政策理論培訓的專職人員充實了社區物業管理工作力量,充分發揮“小巷總理”的職能,在居民和物業公司中間充當“潤滑劑”,大大提升了社區物業管理的服務水平。
文明新:舉手之勞增和諧
改變,不僅發生在社區的各個角落裏,也發生在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一言一行上。居民由最初的“理解支持”到“積極參與”,再上升到“共同維護”,最終轉變爲“住小區、愛家園、共住共享美麗河東”的自覺行動。舊樓區改造工程對居民生活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在逐步顯現出來。
二號橋街道福東北里社區居民李維臣今年已過古稀之年,他所住的15號樓是此次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的樣板樓門。李大爺平時沒事就在小區裏遛遛,和老哥們兒聊聊足球、下下棋,見到有哪裏髒了就擦擦、哪裏亂了就整理一下。要是看見有些鄰居有損害小區環境的不文明的行爲,他總是不顧一切地制止。“爲了怕麻煩不帶鑰匙,防盜對講門成天開着,小廣告就會回潮,習慣了在綠地晾衣服,天天踩來踩去,久而久之環境就會破壞,生活習慣的改變比物質上的改造更難。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當作旁觀者,袖手旁觀,與我無關,好了我受益,不好了我也無所謂,那改造成果就很難保得住。”作爲樓長,李大爺平時的一言一行也是小區居民的“樣板兒”:“小區這麼好的環境還得靠大家維護,我堅信優美的環境可以改變人的舊有習慣,有時候也就是擡手就做的小事,大家看見我這麼大歲數都不怕麻煩,也都不好意思亂丟亂擺了。”
通過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把住了大門,上好了防盜門,小廣告難以入戶,社區的居民關起門來就成了一家人,樓門文化也逐漸興盛起來。樓羣里巷活躍着大量的書畫愛好者,將過去小廣告滿天飛的樓道裝扮起來,用雙手扮靚生活。這讓居民羣衆真正成爲舊樓區提升改造的受益者,也成爲美好生活的欣賞者和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