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的12月5日是第30個國際志願者日,日前天津廣播電視臺的37位電視播音員主持人來到薊縣上倉中學,再一次開展公益助學活動。
在多霧多霾的津城初冬,這一天卻是陽光燦爛。播音員主持人們一大早集結起來,在主持人協會會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翟振江帶領下,直奔薊縣盤山腳下。


爲培養播音員主持人的社會公益意識,提升隊伍的社會責任感,從2007年起,當時的天津電視臺就組織全體播音員主持人集體加入了中國志願者協會,並在薊縣上倉中學建立了天津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志願服務基地,在臺領導帶領下,每年,還擔任了學生們的校外輔導員,每年不定期到學校爲孩子們上班會課,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鼓勵學生們克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努力成長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從2007年的初冬,這個公益長征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此後,不論風霜雨雪,每年這一天,播音員主持人們都會如期而至,不僅把捐款送到學校,還和孩子們分享難忘快樂的班會課。到今年,播音員主持人已經是的第八次赴約,捐款累計達到40萬元。


十點鐘,播音員主持人們第一站來到了薊縣邦均鎮小孫各莊村,回訪家住這裏最早受捐助的50個學生之一劉曉虎。2007年,剛上高二的劉曉虎,父親身患癌症,母親身體很差,家庭陷於困境的劉曉虎沒有沉溺於現狀,在學校老師的鼓勵支持和播音員主持人助學金的幫助下,刻苦學習,在2009年以604分的成績考入華北電力大學。到今天七年過去,已經上了研究生二年級的劉曉虎應邀回家。此時的小孫各莊村已經建設成爲全國聞名的明星村,春蘭書記都來專門視察過。村裏家家高牆大院,生活富足,劉曉虎家雖然仍是村裏條件較差的家庭,屋裏的傢俱也顯得簡陋,但村裏早已幫老兩口辦理了低保,生活有了保障。播音員主持人們的到來,立刻讓這個安靜的小院熱鬧起來,劉曉虎面對播音員主持人,真誠地說起自己的成長曆程。面對一家人健康陽光的笑容和劉曉虎的各種大紅色獲獎證書,播音員主持人們欣喜地看到了這個在艱難中堅持下來的家庭孕育的希望。劉曉虎的爸爸做完了喉部手術,啞着嗓子笑着對大家說,等劉曉虎明年畢了業,這個家就真的緩過來了。主持人協會會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翟振江代表大家把1000元的特別獎學金交給了劉曉虎,鼓勵他繼續努力完成學業,成爲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第二站是大家早年資助的家住薊縣出頭嶺鎮西代賈莊村的樑海蘭家。海蘭比劉曉虎低一屆,因爲父母年歲大,沒有經濟收入,又要供家裏四個孩子上學,海蘭從高一起每年接受學校安排的主持人捐助直到高中畢業。2010年,海蘭考入天津大學,2013年又考取天大信息工程專業研究生,成爲遠近聞名的“學妹子”。此刻海蘭家院子裏整齊地壘好了剛收完的玉米,爸媽見到播音員主持人們到來,笑得合不攏嘴,趕緊把家裏的蒸紅薯、花生、瓜子拿出來招待大家,邊往主持人口袋裏塞花生瓜子邊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幾年海蘭作爲最小的女兒長大成人,家裏生活不斷改善的喜悅。翟振江副臺長把1000元特別獎學金交給樑海蘭時,鼓勵她畢業以後到電視臺工作,用專業知識回報家鄉建設,這個笑容靦腆的女孩顯得格外興奮。

餓着肚子回到學校已經是下午兩點多,播音員主持人們在學生食堂簡單吃了午飯,三點鐘在學校四樓的會議室舉行捐助儀式暨聯歡會。會議室不大,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學生代表參加。上倉中學的張丙更校長介紹了學校幾年來培養學生和受資助學生的成長狀況,播音員主持人代表、電視臺新聞頻道《新拍客》主持人彬俠以“一個普通孩子的中國夢”爲題做了演講,講述了自己從一個縣城長大的淘氣男孩走到今天,成爲積極努力的媒體人的勵志故事。



聯歡是由著名主持人李宗瑤和年輕主持人董昊與學校的兩個高三同學劉津銘、劉倩穎一起主持的,四個人詼諧幽默輕鬆的主持使現場氣氛歡樂連連。學生和主持人分別演出了獨唱歌曲,主持人海瑛和宏海的一曲活潑快樂的《童年》把會議室唱得掌聲歡呼聲歌聲笑聲此起彼伏,互動高潮迭起,最終聯歡在主持人和同學們一起合唱的《相親相愛》歌聲中落幕。



聯歡活動後,37位播音員主持人和出鏡記者深入到全校37個班級,爲每個班的孩子上了班會課。8年來,播音員主持人們十幾次來到上倉中學講課,每一次用不同的成長故事勉勵孩子們,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原定45分鐘的一堂課,每次都被大家的歌聲笑聲拖堂,主持人們離開的時候,孩子們依依不捨,甚至流着眼淚相送。播音員主持人們也深受感動。主持人、電視臺新聞頻道副總監李強下課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每年來上倉中學上課,對我們都是一個陶冶,也是一個心靈淨化的的過程。主持人李宗瑤說,這既是一個公益長征,也是一個愛的循環,是孩子們的鼓勵信任感染和教育着我們,讓我們牢牢銘記自己肩負的媒體責任。
專門趕來參加活動的薊縣副縣長於清告訴記者:這個活動持續了8年,感動了無數孩子和老師,播音員主持人的善舉,必會讓同學們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會努力,把公益志願精神傳遞下去。
廣播電視臺副臺長翟振江在活動結束時說,不會哭的人,笑是假的;不懂得生活的媒體人,怎能做出好的電視節目?這個活動之所以能堅持8年,以後還會堅持走下去,是因爲掛念,因爲責任。一批批的學生在成長,一代代播音員主持人在接過這份責任,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主持人“爲了誰,依靠誰”的意識,重要的是把這樣的情感反饋在屏幕上,做出真情實感的電視節目,奉獻給廣大觀衆,這也是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據瞭解,在公益活動引領下,播音員主持人們作爲公益志願者不斷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比如新聞頻道主播海瑛、馬釗、文藝頻道李佳等主持人,經常爲盲人講解電影,用自己的聲音傳遞文化傳遞友善,他們在和平文化宮“心目影院”的公益活動中無數次爲盲人講解電影,受到春蘭書記的高度肯定,前不久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春蘭書記陪同下還親自看望了這個活動,在現場與主持人海瑛、馬釗等親切交流。更多主持人也在積極從事公益事項,少兒頻道副總監,主持人王瑋多年來默默資助困難家庭,科教頻道主持人王國慶,自購電影放映機和膠片,用業餘時間趕赴工廠、農村,爲觀衆放映電影,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主持人們會努力相助,前不久,收養犯罪人員子女的王阿姨,家裏的十萬斤大白菜賣不出去,新聞頻道主持人集體相助,使白菜順利賣出。而播音員主持人們的善舉,也帶動了全臺編輯記者的加入,從2005年印度洋海嘯,播音員主持人們就帶動了全臺同事爲災區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大家更是解囊相助。今年助學,電視臺的年輕黨團員還爲上倉中學捐款1萬8千元,使捐資助學的慈善之舉,愛心接力的公益之心不斷傳遞。
回到臺裏時,街上燈火已闌珊。大家又趕回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了,但這個溫暖的週末卻久久留在很多人的心裏。正像播音員主持人們說的:讓每個平凡的孩子感受到溫暖和關愛,讓身處逆境的人們看到希望和光明,讓有愛的行動蔓延,讓善良和奉獻深入人心,我們願意爲此而不懈努力,只是我們能做的有限,但相信堅持能換來更多關注,換來更多響應,換來更多公益之心,由此我們的社會就更和諧,離每個人的夢想就更進一步,我們的堅持就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