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隨着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物流行業也隨之迎來發展高潮,但由於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快遞郵寄危險品以及禁運品實施犯罪,給社會治安帶來較大隱患。針對這種情況,大港檢察院向快遞公司制發檢察建議,爲快遞行業量身打造“安檢通道”,取得良好效果。
2013年11月,該院辦理了一起涉嫌販賣毒品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郭某通過網絡通訊工具進行“線上”聯絡,商定好價格、數量、交貨時間、地點,將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僞裝成普通物品,利用快遞進行“線下”運送。
由於快遞運輸違禁物品成本低廉,查處困難,隱蔽性更強,作案成本更低,偵查難度更大,這給打擊毒品犯罪帶來極大的困難,針對上述情況,大港檢察院向快遞公司制發檢察建議,提出四項建議:一是推行物流實名制。二是制發《常見犯罪物品宣傳手冊》。通過圖片、文字等方式告知物流從業人員常見犯罪物品(如毒品等)的特徵,方便其辨別。三是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落實2013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對可疑物品,要求用戶出具相關部門的安全證明,用戶不能出具安全證明的,不予收寄。四是實行可疑線索舉報制度。要求物流公司一旦發現可疑線索,立即舉報。
這份僅有1000餘字的檢察建議引起了快遞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隨即召開會議認真討論,形成專項整治文件,督促整改落實,並決定在公司內部開展一場“普法宣傳”活動,進一步消除了隱患,完善了制度,強化了快遞員工的安全防範意識,實現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