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世界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在五峙山鳥島飛翔。資料圖片
上島去!
登上白色的巡邏船“五峙山1號”,離港出海。東海波濤洶涌,這艘載重40噸的鋼質船破浪而行。船艙壁上,展示着舟山五峙山列島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鳥類資源分佈圖。
今年65歲的王忠德,有人稱他爲鳥島“島主”,也有人稱他爲“東海鳥王”。
王忠德指着這鳥類資源分佈圖對記者介紹,這是“世界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全球數量估計不足50只,五峙山能證實的已有18只;這是世界瀕危的鳥類——黑臉琵鷺,全世界僅剩600只左右;這是黃嘴白鷺,全世界數量稀少,而五峙山估計有近千隻;還有白天鵝、白鷺、黑枕黃鷗、蠣鷸……現已記錄拍攝到各種水鳥48種。
王忠德從1986年夏季開始守護鳥島,至今已有28年。在五峙山列島繁殖棲息的鳥類數量,從當時的300多隻,增加到如今的1.3萬餘隻。
“做的是積功德的好事”
距舟山本島7公里的灰鱉洋上,散落着大五峙山、小五峙山、龍洞山、鴉鵲山、饅頭山、無毛山等7座無人小島,名曰五峙山列島。
1986年5月,浙江舟山市定海區馬目鄉林科員王忠德,協助市、區農林局、科委進行海島資源調查。他們在五峙山列島發現,這裏棲息了300多隻海鷗。
市農林局領導對王忠德說:“弄條小船去管管,保護好這些鳥。”
當年37歲的王忠德爽快地答應:“好嘛!我管!”
王忠德沒想到,這一承諾,竟讓他日後“苦出眼淚來”。
他拿着有關部門的撥款1000元,去租了一條小機動船。5月到8月,是鳥類繁殖的季節,成羣結隊的海鳥從北方飛至五峙山列島。每天早上6時,他就自備乾糧,拿一頂草帽出門。從岑港出發,小機動船要開1個多小時,才能到鳥島附近海域。直至傍晚,太陽快落山時,他再回來。
那時途經鳥島的船隻很多,不少漁民都會揹着魚筐,上島撿鳥蛋。這種人爲的干擾破壞,導致鳥類數量和種羣急劇減少。
“起初,不知道怎麼保護這些鳥,最笨的辦法就是站崗。其實,最有效的辦法也是站崗,起碼能攔住漁民上島撿鳥蛋。”王忠德說。
後來,王忠德覺得,要加強宣傳,讓村民知道保護鳥類的重要性。他在每個小島上設立了宣傳牌和警示牌,聯繫了鎮廣播站循環播放保護鳥類的內容和要求,挨家挨戶上門分發宣傳資料並解說。漁戶開玩笑說:“鳥大的事,他一天能來個好幾回。”
對於明知故犯的上島破壞者,執法部門會給予罰款處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這樣一來,上島撿鳥蛋的人明顯減少。
真誠、堅守和責任,王忠德近乎執拗的護鳥行動,深深感動與折服了周邊的漁民。唸經的阿婆們提起王忠德,都豎起大拇指:“他做的都是積功德的好事……”
“聽聲音,就能判斷是哪種鳥”
王忠德是土生土長的定海人,父親是漁民,母親做家務。他13歲那年,母親病逝。他初中才讀一年,只得輟學。23歲那年,到了鄉里工作,又到林校培訓。
王忠德說自己文化很少,但是他懂得一個道理:要護鳥,先懂鳥。
回想當年,老王坦言:“連找個問問的人都沒有,分得清海鷗和白鷺就算不錯了。”
爲了更好地保護鳥島,他下決心自學。
王忠德隨身帶了小本子,除了在周圍海域巡邏,把各種鳥類的進島時間、築巢、產蛋、孵化、育雛,以及鳥類的食性,分門別類地做了詳細記錄。他將黑尾鷗蛋、白鷺蛋帶回家,進行人工孵化、餵養。雛鳥養大後,放歸大自然。
每次上島,王忠德都會隨身攜帶照相機。在與海鳥的朝夕相處中,王忠德發現了海鳥的很多“祕密”。白鷺的窩多築在灌木叢中,窩築得相對精緻,一窩蛋一般三四個,最多可達6個。鷗鳥的窩多築在山坡草叢,也有不少乾脆直接築在裸露的礁岩之上,多用軟草爲材料,築得相對簡單。鷗巢一律面朝大海,隨時準備赴海中捕食。
“不同的鳥有不同的習性,就連叫聲都是不一樣的,現在我閉着眼睛光聽聲音,就能判斷是哪種鳥。”老王說。
2008年夏季,絕跡多年的“世界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首次出現在五峙山列島。“那天真是激動得眼淚都要出來了,回到家裏,多喝了好幾杯楊梅酒。”
消息不脛而走,鳥島出名了。美國的、英國的、荷蘭的鳥類專家紛至沓來,他們在王忠德的陪同下,上鳥島考察。
老王高興之餘,又添了一分擔憂。“客人多了,把鳥嚇着怎麼辦?”於是,每次帶客人上島之前,老王要“約法三章”:注意腳下留情;勿摸蛋、勿抓雛鳥;上島只能待20分鐘。對人的約束,是爲了給鳥兒更多的自由。
他把自己拍的海鳥照片製成掛曆,掛在家裏。妻子、兒子和孫子多番請求,想上島觀鳥,這麼多年來老王就是沒同意。
“像愛護自己生命一樣護鳥”
記者問王忠德:“您守護鳥島28年多,最刻骨銘心的事是什麼?”
“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老王答。
1989年7月的一天,王忠德像往常一樣出海去鳥島。出發前收聽的天氣預報說,傍晚會有雷陣雨,海面將有8級大風。
下午2時,王忠德坐着小機動船在鳥島附近巡邏,眼見天越來越暗,預報的雷陣雨提前到了。剎那間,暴雨劈頭蓋臉,大浪沒頂而過。僅有2米多寬、8米多長的小機動船,如一葉浮萍,在狂風巨浪中劇烈搖晃,幾近傾覆。很快船艙進水,船上僅兩人,一人本能地掌舵加速,一人拼命地用一隻木桶往外舀水。半個小時後,小機動船終於跌跌撞撞地靠到岸邊。“魂都嚇丟了”,回家後,王忠德發了三天高燒。
王忠德說:“那幾天,躺在牀上,想過不再幹了。但是,如果不上島巡邏,這些鳥兒就沒人去管護了,怎麼捨得放下呢?”
“心裏怕得不得了”的老王,卻在病癒的第二天,又準時敲響了老船工的家門……
守護鳥島這麼多年,王忠德總結了30字祕訣:“耐得住寂寞,扛得住酷暑,頂得住風暴,捱得住拳腳,忍得住煙癮,伺候好‘月子’。”
何謂伺候好“月子”?每年的6、7月,是海鳥們坐“月子”的季節,這時的老王就會“神經兮兮”,坐立不安。他巡視得比任何時候都勤快,想一看究竟又不敢靠得太近,不停地在島的外圍打轉。
這些年,五峙山列島已由區級自然保護區列入省級鳥類自然保護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海洋鳥類自然保護區。王忠德說:“這些年對鳥島的保護和管理越來越好,越來越規範,主要是政府重視。我前幾年已經退休了,區管理局返聘,還配了年輕人協助我保護鳥島。我對五峙山的一草一木、一蛋一鳥,都像愛護自己生命一樣來對待、來愛護。爲什麼五峙山鳥類繁殖這麼快?答案就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