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要在更高層次上促進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進一步通過改革創新打破種種看得見、看不見的壁壘,着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充分調動兩種資源,用市場的力量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全面流通、合理佈局,將發展潛力挖掘出來。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22.3%和31.5%。在全球總需求不振、國際市場擴容受限、國內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變化的不利條件下,這一成效令人振奮。聯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作爲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可以看出,更好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提升區域經濟的質量和水平,對於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的動力和活力,爲轉變發展方式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迴旋餘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義。改革開放30多年來,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有序實施,區域發展不平衡明顯改善,區域增長格局發生重大轉變,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不斷涌現。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備受國內外矚目和認同,並已上升爲國家戰略。
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完成經濟增速換擋、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之重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困難和風險亦前所未有,這都要求我們在更高層次上促進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進一步通過改革創新打破種種看得見、看不見的壁壘,着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充分調動兩種資源,用市場的力量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全面流通、合理佈局,將發展潛力挖掘出來。
據瞭解,京津冀在短短數月內就對交通一體化、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逐一破題,每一項打破壁壘的舉措都會釋放相應的改革紅利。自7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檢驗檢疫局正式實施檢驗檢疫一體化後,僅5個月內就爲區域內企業節省通關成本近千萬元。再看“一帶一路”,向內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向外則面向亞太、跨越大洋、聯通全球,既能實現東西互濟,助推內陸沿邊地區邁向開放的前沿,也有利於拉動外部需求,被認爲是我國未來10年的重大政策紅利,對沿線各地、各國都是重大利好。
歷史和現實表明,通過優化空間格局深挖新的增長動力,是一條可行的、正確的道路。完成下一階段的發展重任,一是重在協同。各地需真正在協調發展、共同發展上下功夫,摒棄以往各自爲政、以我爲主的思維慣性,加強“一盤棋”的考量,通過改革創新完善區域政策、消除發展癥結,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全面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二是需擺正心態。經濟社會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要順勢而爲、科學發展。靠行政命令不行,靠大幹快上也不行,必須有耐心、有定力,結合“新四化”進程,做出可持續的制度安排,釋放強勁的活力、持久的動力。此外,還需跳出經濟搞經濟,重視社會管理、生態環境、文化繁榮等軟實力的提升,營造有利於發展的環境氛圍,全面打破阻礙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天花板”,在更大更優的空間格局內,實現中國經濟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