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由於上週末的鬥毆事件,WCBA(中國女子籃球聯賽)四川隊與浙江隊共23人被停賽。除去停賽球員,四川隊剩下的球員不足5人,12月18日兩隊之間的比賽該如何打,一度成了難題。18日下午,中國籃協的一紙通知給出了答案。通知就兩隊停賽球員的停賽次序做出安排,其中停賽一輪的球員被分批輪流停賽。如此一來,四川隊和浙江隊的比賽終於可以如期進行了。
對於分批停賽,中國籃協表示是“爲有利於WCBA聯賽整體競賽計劃的實施,維護觀衆和有關各方的權益”,“借鑑國際職業聯賽的有關辦法”做出的決定;而不少網友卻不“買賬”,“吐槽”這種停賽方式非常“奇葩”。
分析起來,籃協此次決策其實頗具挑戰。一方面,WCBA近期負面新聞纏身,原本“默默無聞”的WCBA因女裁判彭玲被襲、黑龍江隊罷賽、川浙兩隊球員鬥毆等新聞頻頻進入“搶頭條”的節奏,如何在這個節骨眼上不給坐在火山口的WCBA火上澆油是籃協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另一方面,球員停賽人數之多導致球隊上場人數湊不夠,這在中國籃球職業聯賽史上極爲罕見的,籃協處罰時幾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如何決策需要智慧和高度。
客觀地講,分批停賽的決定還是有其積極作用的,至少保證了四川隊和浙江隊比賽的順利進行,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聯賽的運轉和觀衆的利益。但同時,分批停賽的決定似乎也在傷害着聯賽的公平。按照慣例,停賽都是在處罰決定出臺後開始執行;此次打破慣例,使得四川隊和浙江隊因此受益,倘若以後再有球員被停賽一場,其所在球隊是否也可申請選擇停賽場次?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籃協做好後續工作。四川、浙江兩支球隊因停賽球員過多而無法湊足上場球員的事件頗爲罕見,籃協的處理決定具有標杆意義。對於此次打破慣例的決定,籃協至少應該解釋分批停賽的依據和適應範圍等,並將決策理念形成制度落實下來,爲以後的類似情況提供決策依據。
當然,除了推進制度建設,相關方面需要做的後續工作還有許多。籃協層面,需要加強對裁判的培養和對比賽的管理等。而俱樂部和球員,則需要深刻反省和加強球員職業素養和體育道德等方面的建設;因爲球場出現羣毆情況,不僅是對WCBA形象的損害,更可能傷及WCBA的根基。只要相關方面齊心協力把這些工作做好,做到“吃一塹,長一智”,那麼WCBA成長路上的這一跤就沒有白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