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日前本市離退休幹部幸福感調查中,大多數老同志表示:幸福感來自對社會的貢獻。
已有85歲高齡的天津冶金職業技術學院離休幹部高正,前不久剛剛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稱號。談起晚年生活,老人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天津這幾年發展變化大,老同志看着舒坦,很受鼓舞。有生之年,一定牢記自身使命,再盡一份力。”
和高老一樣,全市許多老同志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都用實際行動詮釋着那句“離崗不離職,退休不褪色”的誓言,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積極發揮作用,爲建設美麗天津、實現中國夢增添正能量。
人雖老,照樣可以創新
天津文化中心是天津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每天到這裏娛樂、參觀、遊覽的有上萬人,高峯時達10餘萬人。銀河文化社團黨總支積極破解“廣場活動鬆散、無序、擾民”等難題,把26支老年文化團隊吸引過來、組織起來,實行“網格化”管理,依靠156名黨員骨幹,團結帶領2000餘名隊員,創造了廣場上的“紅色氧吧”。在破解難題、機制創新上下功夫,銀河文化社團黨總支榮獲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稱號,名副其實。
天津地調中心退休老專家沈保豐針對我國鐵礦石資源緊缺、對國際市場依賴性強的情況,潛心研究,積極協助有關部門找礦。退休後,出版專著3部。其中,《前寒武紀成礦作用》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和總結中國前寒武紀成礦作用的專著。在發表的10餘篇論文中,多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目前,全市3221個離退休幹部黨組織開展了“讓黨旗在社區飄揚”和“助力建小康、爭當‘八大員’”等活動,激發起老同志投身美麗天津建設的熱情。
信念堅,做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
冬日津城,寒風凜冽,而天津師範大學退休幹部王輔成心中卻燃燒着一團火。他每天奔波於校園、機關、社區、圖書館之間,宣講日程排得滿滿的。“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引導更多年輕人樹立起道德座標,尋找到人生的航向。”
從1994年開始,王輔成致力於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1年來,他從大學講到中學、小學,從機關講到社區,從農村講到部隊,從天津講到北京、河南、河北、甘肅等省市,至今宣講1000餘場,聽衆超過20萬人。他捐資20餘萬元,用於扶危濟困、助弱幫殘、希望工程和慈善事業,而自己仍然甘居於計租面積38平方米的“陋室”。人們評價說:“王輔成往講臺上一站,隻字未言,已是一堂課。”
“高爺爺,感謝您一年來陪伴我們成長!您的人生經歷就是一本好書,寫滿了堅信、執著、自信、進取和對理想的堅定追求。我們將踏着您的足跡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這是學生們寫給高正的賀卡。離休後,高老先後擔任十幾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學生們講理想、講傳統。他自費3萬多元製作了系列宣傳展牌,在街道、學校、企業、部隊和公園巡迴展出,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傳播正能量。
截至目前,全市老幹部宣講團已達490個,老同志們用自身堅定的信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到社會各個角落,種在每個人的心中。
幹勁足,羣衆需要是力量源泉
許多老同志離開工作崗位後,一心撲在服務羣衆上,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羣衆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感受了老黨員、老同志的人格魅力。
“羣衆需要是我力量的源泉!”81歲的河北區司法局退休幹部賈維義,退休後在如皋裏小區開辦“老賈調解工作室”,解答小區羣衆提出的涉法維權問題。時間久了,其他社區的羣衆也慕名前來,最多的一天來了40多人。義務法律諮詢日從2006年開設至今從未間斷,共接待羣衆1900多人次,調解各類糾紛近500件,被百姓譽爲“最美人民調解員”。
薊縣退休幹部張殿義多年奔走於大山之間,推廣核桃、板栗、棗、葡萄等標準化栽培示範點77個,示範推廣面積65500畝。他還幫助村民組建農民技術專業隊3個,培訓技術骨幹282名,培訓農民萬餘人次。
濱海新區退休幹部劉作明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被任命爲督導組組長。他深入22個村、9個社區,收集意見建議180多條。作爲社區志願者,他積極參與環境治理、治安巡邏、業主維權、調解糾紛等工作,推動“百家鄰里和諧”等活動,爲居民解決各類問題210多個,被羣衆譽爲“社區不老翁”。
80歲高齡的劉福生,1996年退休後,當起了社區服務志願者。他爲5位孤老義務理髮20年,在百姓中傳爲佳話。大家說劉書記曾是區裏最大的“官兒”,退休後融入百姓,親如一家。我們看到了“老八路”作風。劉福生說:“我只是一名普通志願者,能爲羣衆做點事,心裏高興!”
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老同志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帶動和激勵着全市黨員幹部爲建設美麗天津共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