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前不久,一位叫王曉雯的成都中醫藥大學大三學生給塘沽軍休所資助她多年的爺爺奶奶們寫來這樣一封信:『我們在四川廣安的山裡選擇了一所貧困學校作支教實踐地……感謝爺爺奶奶們的資助,感恩軍休所給了我家一般的溫暖。』另一位長期接受資助的貧困學生李石如今已研究生畢業,他從第一月工資中拿出200元錢放進軍休所『關愛資助基金』賬戶,就像436位軍休所離退休老乾部當初資助他一樣。據了解,新區得到軍休所離退休老乾部資助的貧困學生已達27位,他們14年累計捐款60多萬元。
塘沽軍休所所長王維告訴記者,當年岷江裡一個叫侯平的小學生,父母出車禍雙亡,遂跟無收入的祖母一起生活,各方資助杯水車薪,無法根本解決困境。軍休所王宗魁了解情況後率先倡議,大家一致決議承擔起侯平全部學習費用直到完成學業。他說,像這樣的資助我們一做就是十四年,乾部職工們形成了這樣一個『鐵的紀律』:每年年初每人捐款200元至1000元不等,匯入關愛賬戶,圓困難家庭子女上學夢。
軍休所離退休老乾部在助學之餘搭起『德教』平臺,帶領受助學子到殘疾人托養中心進行志願服務;組織受助學生到周鄧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等地參觀學習,十幾位軍休乾部志願成為宣講員,采取做報告、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中小學生、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