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津北方網訊:進入寒冬,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的喜訊傳遍海河兩岸。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陶岔渠首提閘放水,滿載着黨中央、國務院對受水區人民的親切關懷,滿載着湖北、河南、陝西三省水源地及上游地區人民的深情厚誼,滿載着數十萬工程建設者拼搏奉獻的漢江水,從丹江口水庫一路向北,奔向1275公里外的津沽大地。作爲受益地區的津城百姓歡欣鼓舞,熱切期盼清澈甘甜的漢江水早日流進千家萬戶。
開闢第二條輸水“生命線”
天津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大城市,曾飽嘗缺水的痛苦。
2002年,國務院批准實施《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啓動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讓天津人民看到了開闢第二條水源的希望。天津幹線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輸水總乾渠的重要組成部分,始於河北省徐水縣西黑山村西北,止於本市西青區曹莊村北的外環河出口閘,其功能是將南水北調中線水送入天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南水北調工程。在天津幹線工程設計初期,市水務部門組織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借鑑多年來引灤入津工程輸水經驗,對天津幹線輸水方案反覆調研,科學論證,最終在市委、市政府和水利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等國家有關部委以及有關方面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將原考慮採用的明渠輸水方案改爲採用地下有壓箱涵輸水方案。這一措施爲確保市民最爲關注的輸水水質安全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爲利用天津幹線渠首、渠尾之間64米的高程落差實現自流輸水,承擔設計任務的本市水利工程科技人員大膽創新,通過階梯設置八座保水堰井、利用有壓箱涵輸水的辦法,簡單而巧妙地攻克了地形複雜、全線高程落差主要集中在渠首地區給自流輸水帶來的困難,使引江水在不設消能設施和加壓設施的情況下,就能均勻自流入津,既減少了工程運行上的安全風險,又節省了工程建設投資和日常運行費用。
面對天津幹線建設徵遷量大、徵遷成本高的困難,爲確保國家利益和羣衆利益雙贏,本市在國家安排的徵遷補償資金基礎上,針對工程途經各區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客觀實際,拿出4.76億元作爲徵遷補貼資金,爲實施徵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天津幹線和市內配套工程途經的各個區縣,以支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爲己任,積極穩妥地組織開展徵遷工作,保證了天津幹線工程於2008年11月17日正式啓動,市內配套各單項工程按計劃開工建設,也維護了被徵遷羣衆和企事業單位的合法權益,爲工程施工創建了良好的建設環境。
來自有關部門的調查數據表明,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幹線工程採取地下有壓箱涵輸水,不僅可保證輸水安全、降低工程後期管護安全風險和維護成本,而且節約寶貴的耕地資源約2.6萬畝,帶來巨大經濟社會效益,可謂一舉多贏。
市南水北調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張文波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將解決天津三大難題,一是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二是大大提高天津城市供水保證率,三是促進天津水生態環境的改善。”
打造滴水不漏工程
本市除了承擔建設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天津幹線部分工程建設任務外,還負責完成將南水北調中線水送至水廠的全部相關配套工程建設任務,並確保配套工程與幹線工程同期建成、同步發揮效益。2006年6月,結合城市路網建設,本市在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各省市中率先啓動配套工程建設。
工程啓動伊始,建設部門就明確提出,全體參建人員要以建傳世工程、創千年偉業爲己任,把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成爲精品工程、民生工程和放心工程。爲此,本市制定了《天津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和與之配套的17個具體規定,建立起健全的建設管理制度體系,把工程建設納入規範化管理軌道。成立了工程質量監督站和質量檢測中心站,制定了箱涵施工技術規範、大口徑PCCP管制造安裝質量評定標準和優質管材技術指標體系等12項專用技術規定,其中4項被列入天津地方標準,一項被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用於南水北調工程全線。組織技術人員駐廠監造管材生產過程,監理人員現場檢測,生產廠家現場質評。施工單位與院校科研部門合作研發大摻量磨細礦渣砼、箱涵變形縫止水快速檢測等多項實用技術和設備。
在西河原水樞紐泵站工程、中心城區供水工程、爾王莊水庫至津濱水廠供水工程、濱海新區供水一期工程和濱海新區供水二期工程五大配套工程建設中,本市水務建設部門不僅創造多個天津第一,而且涌現出許多動人故事。
曹莊泵站是本市目前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輸水泵站,其作用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過程中至關重要。“2012年7月那場特大暴雨,差點把泵站基坑淹沒。”現場建設管理單位普澤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青武回憶說,“多虧指揮部及時啓動應急預案,全員提前待命、冒雨上崗,緊急排水搶險,24小時一刻不歇,才保證設備沒受損失,施工期沒有延誤。”
2013年,爾王莊水庫至津濱水廠供水工程在施工中正趕上津秦鐵路客運專線聯調聯試,時間緊、任務重,頂管穿越高速鐵路施工對鐵路路基沉降控制要求很高,沉降量不能超過兩毫米。據市內配套工程項目法人天津水務投資集團質量安全部部長張洪雨介紹,施工人員夜以繼日、團結協作、精心操作,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最終交出完美答卷,充分展示了天津水利一流的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水平。
數據顯示,由本市承建的天津幹線天津市1段工程和市內配套各單項工程單元工程一次驗收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優良率保持在93%以上。這些工程全部一次性充水試驗成功,可謂滴水不漏。
構建城鄉供水新格局
隨着引江水抵達津門日期的日益臨近,本市已做好迎水進津的全面準備。市水務部門成立了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機構,落實了運行管理人員和工作制度、操作規程,特別是負責曹莊泵站和西河原水樞紐泵站運行管理的工作人員24小時在崗值班,確保工程隨時投入通水運行;多次組織供水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組織水廠提前完成了引江水處理工藝研究和工藝調整準備,確保順利接納引江水,確保水源切換平穩,確保百姓喝上放心水。
喜人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後,本市的供水格局發生了鉅變:由以引灤水源爲主轉變爲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等經濟發展核心區實現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從而使城市供水安全更加可靠。具體來講,永定新河以北區域及濱海新區部分地區主要由引灤水源供給,引江水爲備用;永定新河以南的市區、靜海縣以及東麗區、津南區、濱海新區的部分區域主要由引江水源供給,引灤水爲備用。
張文波介紹,爲切實做好引灤、引江雙水源聯合調度工作,市水務局已編制聯合調度工作方案和水源切換方案。計劃首先切換濱海新區的津濱水廠,也就是說,津濱水廠供水範圍覆蓋的濱海新區、東麗區、津南區及西青區的部分區域市民將先喝上引江水。待運行穩定一段時間並積累經驗後,再逐步實施中心城區水廠水源切換。
爲確保輸入北方的引江水水質達標,近年來,南水北調水源區治污效果明顯。據瞭解,目前丹江口水庫蓄水充足,水質達到了國家地面水Ⅱ類水標準,符合飲用水源的各項指標(水質達到國家地面水Ⅲ類水以上標準才能作爲飲用水源)。本市則提前着手劃定了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幹線和市內配套工程保護區域,保護區內嚴格限定各類活動和建設行爲。同時加強通水後工程運行中的巡視巡查和水質保護,實時監測水質情況,確保引江水水質安全,讓百姓放心。
既然天津今後實現了城市供水雙水源,那節水工作壓力是否可以放鬆了呢?張文波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本市年均新增供水量8.6億立方米,今後一個時期的城市生產生活用水能夠更好地保證,但農業和生態用水依然很缺乏,本市水資源狀況仍不容樂觀。因此,節水工作不但不能慢下來,還要進一步加快節水型城市建設步伐。要徹底轉變傳統用水管理模式和觀念,建立一個科學用水、文明用水、節約用水的良好環境,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促進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把水用好、用活、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