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泓冰
聖誕節在一些地方被抵制了。上海的聖誕,仍不疾不徐閃爍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宗教和商業互瞟了一眼,相安無事。“平安”畢竟是大家共同的祈願,不管在哪一天、哪個節。
上海的文藝圈,這一天若有所失。老演員仲星火走了。他用銀幕上厚道的笑容、專注的天真,溫存了從前那個情感粗糲的年代。這一天也若有所得。馬革順一百歲了,中國合唱指揮泰斗級的老先生,學生們爲他用乾淨的歌聲、發黃的照片以及紅色的聖誕卡祝壽,老先生搶過話筒,爲大家奉獻“圖片說明”:看到,這張我在美國留學的照片,衣服是紅色的,於是“文革”中我被當成“紅衣主教”批鬥了很久……大家都笑。
老先生本來一直眯着眼,要睡着的樣子。合唱一起,他登時被魔杖點着了一般,整個人活泛了,眼眸精光四射,還在輪椅上打起了拍子,在要起高潮的時候,用力把手向上示意拉昇、再拉昇……活了一個世紀,經歷了太多苦難,馬老不離不棄地做了一件事:合唱指揮。
還有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百歲老人,吳清源,不久前剛剛遠行。他的那件事,是圍棋。吳清源說,“就棋藝而言,我與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差別,我之所以屢屢獲勝全在於精神因素。”有日本棋手很不服氣,說沒覺得吳清源有多聰明,不明白爲什麼老輸給他。這精神因素是什麼?一語道破,就是“無爲,無我,無慾”的純淨與專注,什麼誘惑都干擾不到,都干擾不了,把眼前這件事想到極致,做到極致,把天賦的那點能力發揮到淋漓盡致。“眼前”就做成了“永恆”。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天只想一件事,沉浸在“無我”的專注境界,再普通的智商也會被魔杖點亮,讓生命像聖火一般燃燒,驚世駭俗。這“一件事”徹悟之後所帶來的充盈豐沛,讓人生圓滿自足,擁有哲學意義上的崇高通透與求道得道的滿足感。
有多少人做得到呢?現世誘惑太多,名利、權欲,各種貪念執念,把人生切割得支離破碎,像吳清源、馬革順所追求的純淨,還有立足之地嗎?
只一部小小的手機,就把我們的時間零碎肢解了。有個叫馮尼格的美國作家,寫過一部科幻小說,說爲了追求智商平等,未來世界發明了一種微型干擾器裝在高智商者耳中,每隔幾十秒鐘,它就嘟嘟響起,中斷任何思考。沒過多久,高智商便蕩然無存。好吧,現在手中這部手機,各種微信提示音、APP信息提示音、淘寶打折推送,時不時響起,和馮尼格的干擾器並無二致。也許,過不了多久,大家就安於同樣的弱智了?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吳清源、馬革順這樣的“性癡者”,在不遠的將來,是否會像廣陵散般成爲絕響?歌德說,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我們騎上了各種飛灰般的“駑馬”,卻丟掉了足以安身立命的、最壯碩的千里馬……
馬年就要結束,“馬天民”也徹底“休息”了,所幸,我們還有聖火般繼續燃燒的百歲馬革順相陪。百年以後,還會有“吳清源”和“馬革順”這樣的性癡者,繼續純淨着、溫存着後人的生命嗎?
這真是個讓人難受的問號。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