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由市級媒體組成的“羣衆眼中的教育實踐活動”採訪小組走進寶坻,深入羣衆當中,從辦事大廳到田間地頭,從城鎮到鄉村,捕捉一個個發自羣衆內心的感動瞬間,深切感受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給百姓帶來的悄然變化。
增收有了一技之長
“原來一天掙不到100塊錢,今年通過參加技能培訓,拿到了瓦工資格證書,現在在大學當維修工,每月工資5000多元,日子別提有多美了!”說起變化,周良街道周良莊村農民張文印感動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廣恩告訴記者:“我們村就挨着京津新城,工作機會多,可是好多人沒有一技之長,只能乾點簡單的力氣活。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電工、電焊、旅遊服務等培訓班開到了家門口,越來越多的村民學到一技之長,有40多人進企業工作,人均年增收1.8萬餘元。”
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爲幫助像張文印這樣的普通農民增加一技之長,今年區人保局先後在大鐘莊、八門城、黃莊、周良等6個街鎮16個村開設了電工、電焊等5個工種培訓,培訓農民890餘人,使他們成爲市場需要的技術工人,並擇優推薦工作。
“四少”服務大提速
針對羣衆提出的惠民政策下鄉難、辦事不方便的問題,區人保局進一步加大了全面清理規範公共服務,精簡業務辦理流程,將養老保險參保、醫藥費墊付報銷、社會保險補貼、勞動爭議調處、困難人員認定等公共服務下沉到街鎮保障平臺,讓辦事羣衆“少跑一趟路、少進一道門、少找一個人、少操一份心”,開闢了羣衆工作“陽光、高效、便捷”的直通車。
天津興德鋁業有限公司人事專員白豔峯深切體會到了辦事越來越方便:“以前辦理就業登記需要3、4天,今跑這兒,明跑那兒,得來回好幾趟,一排隊得等好幾個小時。現在經過查詢人員信息就可以直接蓋章做就業登記,半個小時準能辦完,節省了不少時間。”
“活動開展以來看得最多的就是,羣衆來時焦急的臉色和羣衆走時掛在臉上的笑意。”寶平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員王麗煜這樣告訴記者。
攀上黨員幹部好親戚
在服務羣衆過程中,全區各級黨員幹部把直接聯繫服務困難羣衆活動作爲羣衆路線的實踐課堂,全區1.5萬名黨員幹部與5800多戶困難羣衆“攀親戚”,有的扶貧扶困,有的助醫助學,有的幫就業找出路,大家小事各自幫,大事一起上,一張黨羣連心網覆蓋全區。
周良街道田邢莊村的200畝魚池一直沒有獨立電源,依靠鄰村借電來維持,去年還因爲颳大風導致突然斷電損失了20多萬元,養魚戶整天提心吊膽,生怕哪天停電魚池又要遭殃。
爲此,駐村的市政府口岸辦的幫扶幹部挨家挨戶與村民掏心窩子拉家常,在得知魚池用電安全保障問題時,立即與電力部門協調,並向單位爭取資金30萬元,架設了一臺315KV的變壓器。養魚戶李會高興地說:“這回我們可把心放肚子裏了。”
“我們都有一門好親戚!”這是採訪中記者們聽到的最感動心聲。儘管冬日依舊、寒風依舊,但從羣衆的笑顏中,真切地感受到陣陣暖流,暖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記者王倩